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京郊果业在北京农业中发挥着重要的经济、食品和生态休闲等多重贡献,但产自本地的鲜果在供给规模与结构、生产经营主体的市场管理能力等方面,都与北京城市消费者的持续性和多样化需求以及市场竞争要求间存在明显矛盾。本研究试图从供应链整合的角度探讨解决上述诸矛盾的出路。基于此,本文以相关概念界定和基础理论回顾为出发点,应用定性归纳与规范分析、实证研究与定量探索等方法,在系统分析国内外鲜果供应链管理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先后实证研究了鲜果供应链终端的消费需求特征、京郊鲜果生产者参与供应链合作与合作伙伴类型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鲜果供应链中间节点成员的整合管理能力与现状。最后结合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北京地产鲜果供应链整合的不同运行模式以及针对不同节点主体和相关管理部门的相应对策与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农业行业协会或农民合作组织将作为水果供应链的重要节点乃至核心成员而不同程度地渗透到供应链各环节;中国水果供应链总体上出现了分别以批发市场、超市和龙头企业为核心节点的整合运作模式;北京鲜果市场消费规模较大,按城区中高收入消费者的价值诉求和利益偏好可将鲜果消费市场细分为“核心利益型”和“文化与社会型”两个子市场;体现鲜果销售市场特征的变量是影响京郊果农参与供应链合作的主要因素,而文化程度、生产规模和鲜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主要影响果农选择合作伙伴的类型;鲜果供应链中间节点成员的整合管理能力总体上相对较低,节点间的合作关系以弱契约关系为主;产地主导的都市农业模式、龙头企业拉动模式、以超市为核心的整合模式、中介组织链接模式和基于信息网络平台的节点协同整合模式是分别适应北京鲜果市场供求特征和不同节点主体整合管理能力的不同整合模式。本文提出的主要对策建议有:果农需注重提高自身文化与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借助合作社等形式,以品种的规模化生产作为提高其组织化程度的重要基础,进而促使其参与供应链整合及获利能力的提高;鲜果供应链整合中的各类核心节点需注重应用需求导向和差异化整合思想来提高其供应链整合模式的竞争优势;各级管理部门在培育并扶持核心节点成员以提高其整合实力、重视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仍需做大量工作。本文的研究特色在于分别从消费者需求特征识别、生产者参与供应链合作的影响因素判断、中间节点成员整合管理状况分析等方面,系统考察了影响北京地产鲜果供应链不同整合模式形成的主要因素与相应的推拉动力。由此形成可能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①将营销管理和消费者行为学理论具体应用到分析首都消费者鲜果消费价值诉求和市场细分方面。②结合北京都市农业发展现实和实证分析结果,首次提出鲜果供应链整合中供求直接对接的产地主导型都市农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