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脑微出血在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中的影像表现与成像机制,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微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收集40名受检者,对每名受检者行头部磁共振常规序列和磁敏感序列扫描,经影像表现、临床表现及病史确诊15名脑微出血阳性患者共257个脑微出血病灶,根据病灶影像表现分为2组:均匀信号组和混杂信号组;根据病灶大小分为10个组:≤1.5mm为1个组,≥5.5mm为1个组,1.5mm至5.5mm之间每0.5mm为1个组;根据发病位置分为3个区:皮层-皮层下区(A)、丘脑-基底节区(B)和幕下区(C)。采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数据,总结病灶特点和规律,分析其可能原因及形成机制,并探讨影像表现和病灶大小及发病位置的关系。结果:257个脑微出血病灶表现为横截面呈圆形、卵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0mm,信号均匀或高低信号相间的同心圆状混杂信号,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或欠光滑,无明显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高低信号相间的同心圆状混杂信号为脑微出血的特征性影像表现,且混杂信号组病灶直径明显大于均匀信号组(P<0.01),混杂信号病灶多分布于幕上(A和B)区,幕下(C)区分布较少(P<0.05)。结论: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微出血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检出、分析和确诊脑微出血的可靠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