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玛克辛·洪·金斯顿(又名汤亭亭)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卓著的华裔美国作家之一,她通常被认为是将华裔美国文学引入美国主流文学的领军人物。通过《女勇士》(1976)、《中国佬》(1980)和《孙行者》(1989)这三部主要作品,汤亭亭不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而且建立了她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事实证明,她是成功做到融合中西文化的最有影响的华裔美国作家之一。她于1976年出版的处女作《女勇士:一个生活在“鬼”中间的女孩的童年回忆》,被誉为华裔美国文学创建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在这本书中,汤亭亭探究了美国华裔移民处在两种文化夹缝中的艰难境地。《女勇士》自出版以来,一直是文学界研究的焦点。很多学者分别从女权主义、寻根意识、青少年的困惑和叛逆、边缘文化等角度对《女勇士》进行了阐释。
作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名中国女孩,本文作者对西方的华裔女性作家尤为感兴趣。通过在这个领域阅读并搜集了许多资料以后,本人发现汤亭亭《女勇士》中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冲突是个值得研究的方向,因为此方向在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仍属于一个有待系统开拓的领域。因此,本文试图另辟蹊径,从中西文化的碰撞到融合的角度来解读《女勇士》。
本文共分六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全文的简介,还包括对汤亭亭生平和三部主要作品的介绍。文中重点介绍了《女勇士》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及国内外对它的评价。
第二部分,也就是本文的第一章,是对华裔美国文学的简要介绍。包括它的由来,发展和研究现状。在此章中,通过比较不同学者对“华裔美国文学”的不同界定,本文作者提出了自己对“华裔美国文学”的界定,即在美国成长的华裔用英语创作的作品。
第三部分,即第二章,探讨了中西文化碰撞在《女勇士》中的体现,比如移民父母和美国出生成长的孩子间的不和谐关系,华裔美国女性的沉默(包括三位沉默的华裔美国母亲和一位华裔美国女儿)及华裔后代自我认同的困境等等,与此同时,讨论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之所在,比如对“自我”的不同概念,不同的责任感,不同的时间观念,以及对“和谐”和“事实”的不同态度。
第四部分,即本文的第三章谈到中西文化从碰撞走向融合的艰难过程。主人公通过打破压迫性沉默、寻求华裔美国人的种族身份和“雌雄同体”的性别身份使得东西文化达到了有机结合,为其他华裔美国人逃脱那种文化夹缝中的迷茫生活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此后,本文又探讨了中西文化融合在《女勇士》中的象征。其一,汤亭亭将中国的花木兰的故事改写成了一部华裔美国神话;其二,在最后一章“羌笛野曲”中,我们还读到了“汤亭亭版”的蔡文姬的故事,作品最后蔡琰的歌声与胡笳的声音象征着对文化融合的呼唤,象征着两种文化的对话。从汤亭亭的版本可以看出她的理想:要民族沟通、文化融合而不是种族对抗和文化冲突。汤亭亭对中美文化融合所做出的贡献不言而喻。
第五部分,即本文的第四章,根据前文的分析总结出文化碰撞的原因,如意识形态体系的不同,性别歧视的中国社会和种族歧视的美国社会的影响、以及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等等。
最后一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此外,本文作者对国外部分学者、批评家尤其是几位美国华裔作家批判汤亭亭及其作品的现象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本文作者认为,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女勇士》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主人公解决与两种文化的冲突的过程及结果为其他华裔美国人逃脱那种文化夹缝中的迷茫生活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方式方法,并激发他们去建立与中西文化都不同的华裔美国文化和独特的华裔美国人身份以适应在美国的生活。第二,本文的研究为促进两种文化间的对话和交流提供了参考,并且可以帮助缩减当今世界的文化冲突。
以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对汤亭亭《女勇士》的细读,本文以期阐明通过汤亭亭及其他美国华裔作家的努力,中西文化经过冲突、磨合之后已经达到了新的层面上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