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经济学逻辑看,环境成本内部化对出口贸易国际市场势力的影响派生于贸易与环境问题,其研究基点在于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和环境的外部性。在对外贸易早期,较小的出口规模使人们忽视了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复制性,出口贸易活动与环境的矛盾或冲突尚处于蛰伏状态。但是,随着国际贸易急剧扩张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大规模出口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呈现出超越生态阈值的趋势。基于这一社会经济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运动在发达国家蓬勃发展,各国纷纷建立和完善环境成本内部化机制,优化相关制度安排。近几年来,我国也逐步加快和贸易相关的环境规制步伐,实施一系列环境成本内部化措施,从而环境成本内部化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也日益受到主流经济学的广泛关注。客观地说,现有研究大多从国际竞争力视角阐释环境成本内部化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国际市场势力视角的相关研究成果十分缺乏。目前,理论界关于环境成本内部化对出口贸易国际市场势力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分歧:一种倾向认为,环境成本内部化会削弱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国际市场势力;另一种倾向认为,环境成本内部化不会削弱出口贸易国际市场势力,反而有利于培育和扩展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国际市场势力。制造业是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战略产业,合理进行环境成本内部化,实现制造业出口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但是,学术界一直面临一个思维的困惑,即环境成本内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是否会削弱我国出口贸易国际市场势力呢?本文试图诠释环境成本内部化对出口贸易国际市场势力的影响机理,进而基于我国制造业环境成本内部化对出口贸易市场势力的影响进行探索性实证分析。文章从外部性入手,以国际市场势力为切入点,从产业层面,分析我国环境成本内部化对出口贸易国际市场势力的影响。实证研究以9个制造业行业为研究对象,分别以污染密集度和勒纳指数作为环境成本内部化和国际市场势力的衡量指标,运用面板数据,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各行业环境成本内部化程度的变化对出口贸易国际市场势力的影响。环境成本内部化通过影响出口产品成本、差异化程度和技术创新,影响出口贸易的国际市场势力。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环境成本内部化程度呈现提升趋势,且这种趋势均会带来各行业出口贸易国际市场势力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环境成本内部化措施对制造业出口贸易国际市场势力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整体上呈现出正的影响效应。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就如何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培育国际市场势力,实现出口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与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