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事诉讼举证时限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8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举证时限的概念、历史沿革入手,通过对举证时限制度的理论分析以及对其所蕴涵的价值目标的探析,以比较法的角度,借鉴世界上几个法治大国中相关举证时限制度的设计,立足于我国的本土法律资源以及现行法中有关举证时限制度的运行状况和司法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并对最高院《规定》实施以来的问题进行了理性的梳理,从而有系统的、有条理的,更充分的剖析和论述民事诉讼中举证时限制度。全文包括前言、四大部分和结语,约三万三千字。 前言部分主要说明了选题的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民事诉讼举证时限的概念和价值取向。此部分将举证时限制度纳入整体民事诉讼程序中来分析,并且从诉讼原理上多角度的说明其存在的价值意义,笔者认为举证时限制度有利于程序正义的实现,有利于诉讼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程序安定,有利于我国民事诉讼诉讼审判方式的改革和程序的完善等等。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关于举证时限制度的一些规定和立法意图,回顾历史,在这些不同法系国家以往的民事诉讼中,证据随时提出主义的实施都暴露出了不同的弊病,这些弊病曾经成为妨碍诉讼公平、阻碍诉讼效率的绊脚石。因此,立法宗旨相同、又各具特色的举证时限制度在20世纪相继产生。这几个法治较为完善的国家及地区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从而以历史和现实,演绎和归纳的方法证明举证时限的建立是民事诉讼迈向文明的体现。 第三部分本文首先立足本国国情,阐述了当今我国设立举证时限制度的社会环境已经成熟,其次,回顾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发展过程,随着历史的发展,事物的变革,2002年我国的《证据规定》提出了举证时限制度,填补了一直以来立法上关于此制度的空白。再次,针对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的现状,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第四部分本文从我国现实背景出发,对完善我国举证时限制度提出几方面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构思。首先建议从立法上强化此制度的效力,其次为了追求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平衡两者在民事诉讼中的价值体现,从举证期限的时间长度、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及“新证据”运用等方面提
其他文献
为了准确查询城市中土地价格或基准地价,采用了城区定位与基准地价数据库相结合的数据获取方式.采用笔记本电脑接合GPS差分定位技术,以基准地价数据库为基础数据,采用这种技
本文主要是在剖析东亚地区合作与发展的基础之上,阐明东亚地区合作的特点,东亚地区合作对中国的巨大意义和影响,以及中国应该如何继续应对这一趋势,如何面对可能出现的困难,
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作为一项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已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起来,成为世界公认的基本反腐制度,其制度内容和设计理念均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是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在一定范围内的国家公职人员按照法定期限和方式,对其个人及与之相关人员所拥有财产的状况向专门机关如实申报,接受该机关和社会公众检查监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制度。作为以法律的形式强制要求公务员申报和公开财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