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转移规律分析和姜黄素抑制其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hua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涎腺腺样囊性癌转移规律分析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颈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其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SACC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对数秩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5,10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7.4%,51.9%;COX模型显示较高T分期(OR 8.027,95%CI 2.479~25.992;P=0.001)、淋巴结转移(OR 4.260,95%CI 1.072~10.664;P=0.002)、切缘阳性或近切缘(OR 1.886,95%CI 1.345~2.645;P<0.001)是SACC较短生存时间的独立风险因素,放疗是独立的保护因素(OR 0.427,95%CI 0.214~0.851;P<0.016)。共计23例(16%)出现淋巴结转移,多因素分析显示起源于口咽部位(OR=10.709,CI:1.169~98.079,P=0.036)和较高T分期(OR=7.676,CI:1.513~38.952,P=0.014)是SAC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随访过程中共44例(30.6%)出现远处转移,其中38例(86.4%)出现肺转移,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较高T分期(OR=2.814,CI:1.051~7.677,P=0.04),淋巴结转移(OR=5.915,CI:2.451~14.274,P<0.001)和切缘阳性或近切缘(OR=2.128,CI:1.431~3.165,P<0.001)是SACC较短无转移生存时间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尽管SAC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并不高,但淋巴结转移是SACC的独立预后因素,肿瘤起源于口咽部和较高T分期是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对这部分患者应行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术。SACC容易发生远处转移,尤其是肺转移,其中较高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切缘阳性/近切缘是SACC发生远处转移重要的风险因素。远处转移SACC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预后较差,其合理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第二部分姜黄素通过JAK-STAT3信号通路抑制腺样囊腺癌的侵袭转移的初步研究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腺样囊性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增殖实验检测姜黄素对腺样囊性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姜黄素对腺样囊性癌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姜黄素对腺样囊性癌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慢病毒干扰技术、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姜黄素调控STAT3信号通路的相关分子机制。结果:细胞实验证实,姜黄素能显著抑制腺样囊性癌SACC-LM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能力,促进SACC-LM细胞凋亡(P<0.05)。WB检测发现姜黄素处理SACC-LM细胞后,STAT3基因及其下游相关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在用慢病毒干扰阻断STAT3后,姜黄素抑制SACC-LM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及促进凋亡的能力大大减弱,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表明姜黄素主要通过抑制STAT3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STAT3信号通路进而抑制腺样囊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并促进其凋亡,该发现可能为腺样囊性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在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进行上肢手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相关指标、麻醉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麻醉完成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神经
目的研究艾曲泊帕联合环孢素A(Cs A)、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使用艾曲泊帕治疗,治疗组患者联合使用Cs A和G-CSF,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体反应率(88.9%,32/36)比对照组(66.7%,24/36
目的探讨肺气肿并发肺结核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提高对不典型影像表现的识别能力。方法搜集肺气肿并发肺结核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影像特征分为实变组33例和非实变组64例。对两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转归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在临床表现方面,发热、病原学阳性率、体重下降、耐药率、气肿严重程度分级、血浆白蛋白均值、N/L(比值)、淋巴细胞计数(109/L)、C反应蛋白(mg/L)、血沉(mm/1h)在两组间
中国南海利益是中国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定和执行南海战略、相关外交政策,海洋维权行动的重要判断依据。从内涵界定的角度解读中国南海利益,可以初步分为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其中,静态可以按照利益的内容解析为:主权利益、安全利益、经济利益、环境利益、资源利益、外交利益等等;动态可以理解为中国南海利益与国家利益、周边战略关系、国家发展和崛起不同时期的对南海战略利益不同重点、不同强度、不同倾向的政策微
作为导行电磁波和空间电磁波的关键转换器件,天线在通信系统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最近几年,随着互联网+行业受国家大力推动,通信用户量与需求的与日俱增,因此,通信天线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一方面,天线的覆盖面要尽量宽,以覆盖更多通信用户终端,这就要求设计天线在满足工作宽带宽增益高的情况下还要保证覆盖面尽可能的宽。另一方面,由于低频微波频段的频谱资源越来拥挤,人们把研究目光转向了频谱资源更丰富的毫米波频
目前有限的传统2G/3G/LTE频谱资源中,频谱资源的拥挤程度日益严重,拓展5G频谱资源为大势所趋。天线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器件,决定了无线通信的工作带宽、覆盖范围和传输速率。因此,用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的高性能天线研究就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5G时代,单个天线已经不足以支撑高速率无线通信了,两种基站天线新技术——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assive Multiple Input Mul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无线通信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给天线——无线系统的关键组成器件之一,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其朝着小型化、多频段等方向发展。多频天线相比于单频天线,能够减少系统中所需天线的数量,从而节约空间/降低成本。因此,研究设计多频天线不仅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在工程应用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微带贴片天线,研究设计了三种多频段天线。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提出了一种应用于2.
为了满足人们对更高传输速率和更高质量的通信要求,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在有限空间的通信设备内,天线之间的耦合现象越加严重,这严重恶化了通信质量。因此,天线之间的去耦合在MIMO系统中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两种基于电磁场弱场区的自去耦合设计,当把其他的天线单元放置在天线的电磁场弱场区,便可以降低天线之间的耦合。第一个设计是对插入式馈电的贴片天线阵列去耦合,第二个设计是
随着人类对第五代移动通信服务种类日益增长的实际需求,由于信息种类和数量的急剧增多,对5G天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传统单一的线极化天线由于存在多径衰落,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实际应用。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客服通信系统的多径衰落以及更有效的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天线分集技术近年来日益凸显重要。另外一方面,由于天线存在“宽频带-宽覆盖面-高增益-小型化”的矛盾关系,即在实现宽频带情况下,难以同时拥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通讯设备越来越趋向于集成化,而且通信系统常常需要工作在不同的频段。天线作为通信系统的前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如果使用多副单一频段的天线分别工作在所需的频段,不仅会造成空间的浪费还会造成电磁兼容的问题。共口径结构的天线可以让不同频段的天线实现口径复用,提高天线的空间利用率。通信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也带来了频谱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毫米波频段因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