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内隐理论及其有效转化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uo2009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内隐理论,是教师个人在自己日常生活和教学中逐渐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文化和教学观念。它隐藏于教师的潜意识里,不容易被教师自身意识到,以不向于科学理论的方式存在,并以自己的特点影响教师的日常生活和教学以及具体的教育改革。教师内隐理论的形成可能受某些教育理论著述的启示,而更多的则源于教师的日常生活经验、教学经验以及对这些经验的自我解释。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要实现新课程目标,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关键,而要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教师内隐理论能否有效转化是关键。 目前,国内对教师内隐理论研究不是很多,很多教育工作者对教师内隐理论并不是很了解,或者是了解得不全面,不深入。这种状况不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也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在当前努力探索提高教学有效性新思维的背景下,发现、了解和分析教师的内隐理论,积极探索内隐理论转化的途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法、案例法、观察法和访谈法四种研究方法,对教师内隐理论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和深入地分析和阐述:首先,在查阅、分析、总结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教师内隐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和影响教师内隐理论形成的主要因素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其次,分析和阐述了教师内隐理论对教学的主要影响。教师内隐理论对教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陈旧落后的内隐理论延缓了教师新的教学观念的建立、顽固僵化的内隐理论使教师教学实践背离社会倡导的教学理论、内隐理论的情境性和不确定性影响教学过程的稳定性等方面。最后,为避免教师内隐理论对教学的消极影响,论文在阐述实施教师内隐理论转化的重要意义和必须遵循的转化原则的基础上,从内、外两个方面提出了教师内隐理论转化的有效途径:教师开展教学反思、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保障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采取表现性评价的方式。这既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也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所存。
其他文献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和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培养高素质全面人的重任,肩负着为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培养高层次学术人的重任,肩负着为时代
1946年国际理解教育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它强调尊重与理解、合作与对话,代表了人类教育向未来发展的趋势。六十余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种
我国的职业联赛在竞赛表演业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职业体育俱乐部作为提供竞赛表演服务的主体,其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联赛的运行和质量。武汉光谷俱乐部是武汉赛区少有
动作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国内心理学界动作研究却很少受到重视。本论文基于动态闭环系统的研究取向,设计了一种可以在实验室进行的连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科学素养的基础课程,其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同时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并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