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邵阳滩头木版年画是我国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蕴含着丰富的美术价值及民俗内涵,清晰地描绘出漫长历史时代人们的精神向往,农耕时期老百姓对社会生活的美好情感和意愿,在2006年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滩头木版年画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生存困境。针对这一困境,依据我国教育部明确提出在教材中加入民间美术的内容,课题按照“课程开发-课程设计-教学实施-经验总结”的思路,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与访谈、教学实践与总结等方法,探索滩头木版年画融入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模式与策略、流程与方法,并进行了案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滩头木版年画融入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主要有适应性原则、自主性原则、结构化原则和多样性原则。开发的模式主要有创新与合作模式。开发的策略主要为搭建教研与传习平台、融入多学科进行课程教学、开展户外学习活动、建设教学资源等等。开发的流程与方法主要依据斯基尔贝克的理论与我国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的开发流程,结合我国小学美术教学现状进行设计。经过“小镇特色——滩头木版年画”“鉴赏滩头木版年画之美”“我家年画今不同”三个案例的教学设计及实施,结果显示:滩头木版年画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年”文化的理解,激发其对优秀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保护意识;有助于增强亲子间的互动关系与学生主动交流的热情;有助于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特色,增强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有助于同学们扩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加强艺术观察与绘画表现能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