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掺TiO<,2>稀磁半导体薄膜的磁、光、电学性质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an7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磁半导体对于自旋电子学器件的实现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最多的稀磁半导体薄膜材料分为掺杂过渡金属(Mn、Co、Fe和Cr等)的Ⅱ-Ⅵ族、Ⅲ-Ⅴ族和过渡金属氧化物三类。2001年Y.Matsumoto等人在Science上发表TiO<,2>掺杂Co的材料具有高于室温居里温度铁磁性的实验结果,TiO<,2>掺杂Co稀磁半导体成为研究的重点。同样其它的TiO<,2>基稀磁半导体的研究也成为当前的重点与热点。本论文的内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首先,掺杂浓度是Mn<,X>Ti<,1-X>O<,2-δ>稀磁半导体中重要课题之一,掺杂浓度过高会破坏TiO<,2>晶体结构,饱和磁化强度变弱,但掺杂浓度太低,根据Dietl等人利用平均场理论计算的结果不利于提高居罩温度;其次,对于:Mn<,X>Ti<,1-X>O<,2-δ>稀磁半导体的磁性来源有三种观点:①Mn<,X>Ti<,1-X>O<,2-δ>的内禀铁磁性,②纳米尺寸的Mn团簇,③TiO<,2>的氧空位缺陷,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第三,Mn<,X>Ti<,1-X>O<,2-δ>稀磁半导体的光学性质和电子输运的研究还很少有报道。 使用分子束外延沉积技术(MBE)在SrTiO<,3>(001)衬底上成功制备了不同Mn掺杂浓度(3﹪、6﹪和10﹪)的TiO<,2>稀磁半导体薄膜,本底真空优于10<-8>Spa,生长过程氧气分压约为2.6×10<-3>pa,衬底温度约为460℃,Plasma射频功率为200W,薄膜的厚度都约为120nm。XRD对样品的结构表征表明:制备的薄膜结晶质量较高,没有发现Mn原子团簇存在,薄膜中只存在单一的Mn<,X>Ti<,1-X>O<,2-δ>相。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表明: Mn以+2价固溶到TiO<,2>晶格中,Mn离子部分替代Ti离子是主要的存在方式。 磁性测量显示所有样品都具有室温铁磁性。我们分析了掺杂Mn浓度分别为3﹪、6﹪和10﹪的稀磁半导体薄膜在室温下的饱和磁化强度分别为0.85 μB/Mn、0.72 μB/Mn和0.26 μB/Mn,矫顽力分别为82Oe、51Oe和112Oe。薄膜样品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表明,掺Mn后吸收峰相对于本征TiO<,2>有较大的红移,说明掺Mn使TiO<,2>的禁带宽度变小。对薄膜样品电荷输运的研究表明,掺杂Mn后,薄膜的电阻率随着浓度的增加在减小,证明Mn的掺入使载流子浓度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薄膜的电荷输运特性。
其他文献
ZnO具有纤锌矿晶体结构,禁带宽度为3.37eV,激子束缚能为60meV,可以实现室温下的激子发射。氧化锌作为新一代的宽带半导体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如:ZnO薄膜可以制成表面声波谐振器,压电器件,GaN蓝光薄膜的过渡层以及透明导电膜等。在ZnO光电特性研究中,制备结型器件是ZnO薄膜实用化的关键。而实现ZnO基结型器件的前提也自然成了这一领域关注的焦点,即:ZnO可靠p型掺杂的实现和ZnO能带的
本论文以导模传输分析法为研究手段,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系统地研究了基于自映像效应的多模干涉(MMI)耦合成像特性的规律,内容包括: 1.推导出MMI耦合成像位置和相位的表达式(包
近年来,长余辉发光材料被广泛的应用于应急照明、安全标志、人造纤维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因此对于长余辉材料发光性能的研究引起了广大学者们的关注。目前研究比较成熟的长余辉发
本文简要介绍了量子纠缠、量子计算和保真度等量子信息技术研究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以及如何利用纠缠来实现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的方案,归纳总结了度量纠缠的几种常用方法。特
畴壁是标量场理论的一类经典拓扑孤子解。它连接体系的两个简并真空。畴壁应用于理论物理的很多领域。例如,在凝聚态物理中,二维Sine-Gordon模型与有质量Thirring模型之间的对
本论文是在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和天津市科委重点攻关项目等课题的支持下完成的。本论文的研究重点为:用于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解调系统中的可实用化的温度和应变传感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