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人口的数量控制、就业分配、户籍管理和社会保障等方面,采取了适合本国发展需要的措施。这些政策在50年代中期以前基本发挥了积极作用,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迅速实现国家稳定和经济复苏,也符合了人心思定的民愿。然而,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其弊端逐渐显现。囿于国家经济发展的片面式追逐,导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未能适时调整政策,造成的消极作用让国家背负上沉重的担子。 本文以历史的横切面,即20世纪50年代这一段历史时期的视角,来探讨中国共产党在人口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方针政策,以期为当今中国的社会建设提供历史启迪。文章主体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部分,阐述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口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分别从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相关理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历史经验的总结、建国初期中国社会的基本情况以及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的影响四个方面介绍,既有历史和理论渊源,又有现实国情的需要; 第二部分,详细说明了5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人口实践方面的表现—生育政策、就业政策、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依据演进的顺序分析人口与经济发展、社会流动、社会稳定的内在关系;同时,评析这些政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作用; 第三部分,对20世纪50年代的人口相关政策进行总结性的概括,得出了四个特点:体现了党和国家意志的合一性;人口思想的波动性与管理条块共存;政府力量逐渐渗透到社会中;政治考虑高于社会综合效益的考虑; 第四部分,以史为鉴,探讨中国共产党50年代人口思想及实践得失的历史启示,强调探索马克思主义人口思想要有合理化途径;人口规划应与经济社会相协调;人口政策的制定应遵循科学性和民主性;制度化和法治化是实践人口政策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