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D辅助改性纳米碳基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研究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m0pl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加速我国隐身技术现代化进程,解决日益严重的电磁污染,高效吸波材料的设计开发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众多吸波材料,纳米碳材料导电性好,密度低,力学性能优异,是能满足吸波材料“薄、轻、宽、强”严格要求的最有潜力的一类功能材料。但其导电性太强,电磁波易在其表面发生反射,无法得到有效衰减,调节其阻抗匹配仍是一大难题。本课题利用原子层沉积(ALD)技术的三维共形性以及可精确控制等特点来辅助制备纳米碳基复合材料,通过优化其阻抗匹配及引入多种损耗机制来提高其微波吸收能力。主要内容包括:(1)从材料复合角度出发,改善碳纤维基材料吸波性能。利用ALD技术对碳纳米纤维(CNF)进行了臭氧预处理,增加了其亲水性。随后,通过水热法在CNF表面垂直生长一层均匀的Mn O2超薄纳米片。低导电性锰氧化物的引入有效降低了碳纳米纤维的介电常数,且可通过调节锰氧化物含量有效调控复合物阻抗匹配。另外,锰氧化物纳米片形成的空隙也有助于复合材料阻抗匹配的改善。最终,CNF@Mn Ox在频率为9.4 GHz处获得最小反射损耗(RL)值为-47.2 d B,最大有效吸收频宽(EAB)为5.0 GHz。(2)从结构调控角度出发,改善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结合ALD与CVD技术成功合成Ni@CNO/G和Ni@CNT/G两种三维结构。Ni纳米颗粒的粒径是调控三维结构的关键因素。吸波测试表明,这两种特殊的三维结构均表现出杰出的微波吸收能力。由于优异的固有损耗能力,Ni@CNO/G在C波段获得了最佳的微波吸收性能,最小RL值在6.2 GHz处达到-45.5 d B。Ni@CNT/G 200在1-5 mm涂覆厚度范围内,EAB可以覆盖大约75%的测试频率,这归功于其良好的阻抗匹配。(3)从功能化应用角度出发,设计合成海洋防腐型吸波材料。结合ALD技术与水热合成法,实现了在石墨烯表面原位生长Ni Al-LDH超薄纳米片。通过控制Al2O3的沉积循环数来精确调控Ni Al-LDH纳米片的含量,可以实现良好的阻抗匹配。100 Ni Al-LDH/G表现出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在填料填充量仅为7wt%时,在17.8 GHz的频率获得最小RL值为–41.5 d B,最大EAB为4.4 GHz。此外,电化学测量的结果表明添加7wt%Ni Al-LDH/G的环氧树脂涂层可以对碳钢进行长期的腐蚀防护。因此,LDH/石墨烯复合材料可以作为有效的防腐性吸波材料。
其他文献
结构化表面能够有效降低零件表面的流体拖曳摩擦阻力,从而改善零件在流体中的运动性能。为获得特定的结构化表面,研究者们主要采用了压印、化学蚀刻、激光等加工方法,但这些加工方法在大量生产时出现若干问题。超硬磨料加工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磨削加工主要依赖于表面具有特定表面结构的结构化砂轮,所以如何设计并制造具有特定结构的结构化砂轮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本文对现有的结构化表面拓扑特征进行研究,分析
近年来,分子机器与圆偏振发光材料广受研究者关注。圆偏振发光指的是有机手性材料发射出不同的左螺旋和右螺旋圆偏振光的现象,其主要研究的是手性有机发光材料的激发态结构信
硒代半胱氨酸(Selenocysteine,Sec,U)是第21种天然氨基酸,由终止密码子UGA编码,通过复杂机制掺入多肽链中形成硒蛋白(Selenoprotein)。硒蛋白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可以调节机
新疆《某地2号稠油联合站二期工程》项目采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开采稠油,SAGD采出液的温度远高于大罐常温重力沉降法要求的处理温度,因此采用高温仰角预脱水分离器
我国低渗透油田多以陆相碎屑岩储层为主,地质条件复杂,非均质性强,受油藏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CO2驱开采效果差别非常大,特别是不同地质条件下油藏因素和注气因素不同,会对C
甜叶悬钩子,俗称甜茶、广西甜茶,民间应用历史悠久,多作为茶饮及代糖产品,亦作药用,具有清热润肺,止咳祛痰,消肿生肌等功效。甜茶叶中主要活性物质为甜茶素,还含有多酚类、生
γ-Al2O3是重要的吸附和催化材料之一,水热/溶剂热法是制备γ-Al2O3纳米材料的有效手段之一。“环境友好溶剂”离子液体被用作模板剂,辅助合成多孔γ-Al2O3材料。但是,由于成
刺激响应型材料由于自身物理化学性质可以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信息加密和信息显示等领域。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光、电刺激响应型材料包括二芳烯和紫
叶绿体(Chloroplast)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场所,其直接影响植物光合效率,进而影响植物生物量的大小。除此以外,叶绿体还合成氨基酸、脂类和植物激素,其对植物生长发育至
为了应对快速增长的用户数量以及迅速发展的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容量、时延等提出的挑战,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中采用了毫米波大规模MIMO技术以丰富频段资源、提升频谱利用率、增大系统容量。为了充分利用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带来的增益,收发两端需要快速准确地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然而天线规模的增大以及混合预编码技术的使用都为信道估计带来了挑战。因此,本文将针对毫米波大规模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