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FD的双锥式水沙分离器结构优化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nwu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高含沙的黄河水资源在西北地区常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城镇居民用水等。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是新疆农业大学研究人员自主设计的一种新型浑水分离装置,但通过相关研究发现:水沙分离主要发生在装置下部圆锥段,而装置圆柱段仅对上部的水流流动起到平稳作用,对水沙的分离效果并不明显,此外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还会产生资金浪费和操作不便等问题。本文针对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双锥式水沙分离器,首先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其分离过程进行宏观分析;其次结合固液两相流理论(CFD-DEM)对其分离过程进行微观分析;然后采用单因素法对双锥式水沙分离器性能进行研究;最后运用正交试验法对双锥式水沙分离器进行结构参数优化研究。为双锥式水沙分离器更加适用于黄河净水工程、自来水预处理工程等实际工程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通过运用CFD方法对结构方案进行宏观研究,得出双锥式水沙分离器要比其他结构方案的流场稳定性和规律性更好,分离效率也更高,因此本文最终选择双锥式水沙分离器作为后续研究对象。2.通过运用CFD-DEM耦合方法,对双锥式水沙分离器内沙粒的运动情况和水沙两相流对分离器的特性进行微观研究。通过分析得到:(1)沙粒粒径越大,沙粒在分离器内停留的时间就越短;(2)只要沙粒粒径在分离器的分离范围内,沙粒在重力、离心力和曳力等合力作用下,即可从排沙口快速排出从而达到分离作用;(3)分离器对粒径在0.015mm及以下的沙粒群的分离效果一般,然而对沙粒粒径大于0.025mm的沙粒群的分离率高达98%以上。将耦合结果与CFD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的流场运动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CFD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为双锥式水沙分离器结构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可靠依据。3.通过采用单因素法控制主要参数,利用CFD数值模拟对其主要参数分别进行数值试验研究。此研究对双锥式水沙分离器的结构优化研究具有指导意义。4.通过运用正交试验法对双锥式水沙分离器进行结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水沙分离效率的影响显著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排沙管直径、下锥室锥度、柱体高度、内锥直径、内锥锥度;结构参数优化后的模型,分离效率增长了11.65%,同时流场的稳定性也有较大提升,优化的可行性得到了证实。
其他文献
隔震结构中的设备通常浮放在结构中。一旦发生地震,即使主体结构完好,设备也会发生滑移、倾覆等破坏,造成设备功能中断,导致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和次生灾害,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因此,本文针对隔震结构中的浮放设备展开研究,选取典型的柜式设备,将设备的响应分为滑移和倾覆两种,分别给出设备滑移和倾覆响应的简化计算公式,并给出设备的地震易损性曲线。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依据设备宽高比和设备与结
作为世界第三冻土大国,我国冻土分布面积广阔,主要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青藏高原和西部高山区。而在冻土区,土体的冻胀是引发工程构筑物大量病害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已有土体冻胀研究主要在无荷载/位移边界约束条件下进行,与工程中土体的冻胀受到上覆荷载或相邻工程结构物限制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为研究约束条件下土体的冻胀特征及所涉及的水热力过程,以青藏粉土为研究对象,在开放系统中开展了静力约束和刚性约束条件下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钢结构以其轻质高强的优势在建筑市场的地位逐年上升,从而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和超大跨度建筑物得到了广大建筑师的亲睐。大跨度钢结构以其独特的空间大优势、优美的外部造型和优异的受力性能,被充分地应用于各种公共建筑以及个别民用建筑中。由于其特殊性,如果结构在安装过程中发生坍塌破坏,将会造成难以衡量的经济损失,同时很可能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因此对结构安装过程进行有限
劈裂注浆桩复合地基由桩体-支脉-土体三者组成,由此三者组成的劈裂注浆桩复合地基通过桩与土、桩与桩之间的联动效应共同承担荷载,显著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其施工简单、造价低廉,作为黄土地区低层建筑物的复合地基有着显著优势。但是目前黄土地区劈裂注浆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研究还不够成熟,其荷载传递机理不明确。基于此,论文以黄土地区劈裂注浆桩复合地基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土工试验、理论分析及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
盐渍土广泛分布在中国西部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其内部多物理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该区地质环境系统灾变的主要因素,引发了如土体盐渍化、荒漠化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严重危害了大多数植被的生长。同时,由于地质环境与工程建设的回馈效应,导致了工程病害(如盐胀引起的力学响应,溶蚀引起的变形和稳定性问题)频发。在改善上述盐渍土的环境问题及工程病害问题之前,有必要就盐渍土水盐迁移过程及其变形特性进行研究分析。鉴于此,针
学位
螺旋灌注桩作为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年来大力推广的新技术,主要有长螺旋灌注桩和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两种。较传统桩而言,两种螺旋灌注桩不仅承载力强、造价低廉、施工效率高,而且环保性能好,有效解决了经济发展与环保节能之间的矛盾。但作为新技术,螺旋灌注桩的理论与试验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特别是在以湿陷性黄土为主的西北地区,许多工程建设者对两种螺旋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和受力特性尚不清楚,现行的桩基规范也没有对二者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偏远地区和山区目前仍然无法连接到电网,因为建设小/微型水电使用常规水轮机面临着巨额的投资成本。泵作为一种可逆式水力机械,其反向运行作液力透平(pump as turbine,PAT)可进行发电,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价格低廉等优点,可以解决小/微型水电系统成本高的问题。因此,采用小/微型水电系统建立一个孤立的电网如采用轴流泵反转进行发电来解决该地区的用电问题具有重要的
黄河是西北地区90%的耕地和生活所需重要的水资源,对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由于黄河水中含砂量大,每年雨季,造成黄河流域土壤侵蚀严重及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加之泥砂密度小,粘度大,导致黄河流域水资源的有效处理极为困难。因此对黄河泥砂进行絮凝沉降研究,提高沿黄灌区水处理的效能具有迫切需要。本论文针对黄河水泥砂沉降技术展开研究,优化传统的沉降工艺,基于微涡流理论,以波形板反应器为研究对象,根据反应器的
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地空间日趋紧张。随着基坑工程规模和深度的不断扩大,框架预应力锚杆和板桩墙施工速度快,造价低,在基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岩土工程中,利用有限元法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是一种先进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采用基于位移的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来研究框架-预应力锚杆板桩墙支护边坡的稳定性,计算安全系数变得越来越容易。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膨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