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由奔走的灵魂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ther_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米利·狄金森(1830.12.10—1886.5.15)是与怀特·惠特曼与艾伦·坡齐鸣于美国文学史上的大诗人。她一生默默无闻,但留给后人的1775首诗歌及1000余封书信却在几十年后引起文学界的广泛关注。狄金森从二十几岁就过着隐居的生活,但是这样的生活并没有阻止她诗歌的创作。在她生前仅有少数诗歌得以发表,剩余的那些都是其妹妹及好友帮助整理发表的。她的诗歌公开发表之后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她被确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具独创性的诗人。自从其诗歌被整理出版之后,很多学者对她的诗歌及其本人的生活经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有的学者从诗歌的语言入手,研究诗人独特的语言风格,挖掘诗人诗歌语言创作的独特性。有一部分学者由诗人的一些思想特点深入研究作家的师承关系,研究从早期莎士比亚,到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再到超验主义思想的爱默生这些作家对狄金森诗歌创作的影响等。有的学者从诗歌的主题入手,研究诗人表现出来的异于常人的对自然、上帝、死亡的冥想。阅读狄金森的诗歌不仅是美学上的一种享受,更是对人生哲学的一种思考和借鉴。科克曾经评论“狄金森的诗歌是其思想的载体。很显然她的诗歌主题是她思想多变的体现。她的所思所感,所见所闻,不分大小,都能勾起它的思索和冥想。诗歌,如她的心灵,充满了独特的可能性。”在狄金森强大的精神世界里,她用她的自我意识去追求理想中的王国。本论文旨在从整体动态的角度研究诗人对自然、爱情和死亡的独特的思辨过程,展现诗人在强大的自我意识下形成的独特的心路历程,揭示狄金森诗歌的独特性所在。论文分为六个部分:引言部分首先对艾米利·狄金森、她的诗歌的特点、论文的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及论文的结构安排做了简洁的介绍。第一章为文献回顾部分。狄金森诗歌的出版引发了批评家对狄金森的关注。最初国外对狄金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她的生平的研究,因此论文作者首先回顾了国外学者对狄金森生平的研究。继而作者又分阶段展开了国外对狄金森诗歌创作的研究。最后,作者从研究的阶段性和分类性入手,分类浏览了国内学者对狄金森的研究,为本研究确立了研究基础和切入点,阐述了论文研究的主旨。第二章阐述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的动态思索过程。首先,狄金森凭借超强的感知力去感知自然,她认为自然的美无处不在,她喜欢在细微的事物和瞬间中猎寻大自然的美丽。达尔文主义和生命的未知死亡给自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她的意识世界里,自然-些领域变得不可知,从而形成了自然的神秘感。但是,狄金森仍然崇尚自然,在自己的诗歌中展现出她内心的人间天堂。第三章讨论了通过对诗人内心世界最隐秘的部分一爱情,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独特的动念思索过程。首先,狄金森的诗歌展现了她内心世界对美好爱情的渴望。诗人首先经历的是一种精神世界对爱情的体验,不管是安静的还是强烈的。但是当狄金森的爱情如昙花—现,狄金森一扫往日的狂喜,陷入了苦闷彷徨中。她的爱情观出现了不确定性,她不确定是要放弃这份爱情,还是继续等待。最后这个内心强大的诗人给了她爱情的另一种可能性,她在她的内心世界建构起永恒的爱情。痛苦变成对真爱的最好证明,爱情一旦存在就是永恒。第四章探讨了诗人对死亡的独特的动态思索过程。超验主义的影响和狄金森的生活经历,让死亡成为令狄金森着迷的一个主题。狄金森放弃感伤,内心不断地体验着死亡,狄金森以旁观者和死者的双重身份去刻画人类面对死亡时的心理、心情变化。但是,狄金森对死亡的心理体验并没有为她揭开死亡的谜底,所以在她的诗歌中呈现出了死亡的未知性。但是狄金森那颗自由奔走的灵魂并未停止对死亡探索,直到她在她的内心世界建构起永生论文的结语部分以一颗自由奔走的灵魂为题,升华了狄金森的灵魂深处对自然、爱情和死亡的追求和完美建构。狄金森诗歌不仅形式独特,她的思想也耐人咀嚼。体现在她诗歌主题当中的她对自然、爱情和死亡的独特思索模式更能引发后人的深思。她的自然诗歌中体现的是她对真实美的不懈追求。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坚贞不渝体现出她对永恒爱情的追求。她用灵魂去体验死亡,在死亡中寻求永恒,是她对生命的一种执着。不管是自然、爱情、死亡为主题的诗歌都体现诗人独特的思索过程。这篇论文从动态整体的层面去研究狄金森诗歌及其思想,是一种研究角度的创新。同时,诗人思想的多变及其诗歌形式的独特性使得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他文献
一研究目的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 PE)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结构与内源性雌激素相似的一类的化合物,能够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s, ERs)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具有
目前承德市已建成山体休闲森林公园23处,总规划面积24700hm2。山体公园已经成为该市晨炼、休闲的重要场所,有效的缓解了避暑山庄的环境承载压力,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起到了重
血管新生在肿瘤的生长以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是关键的调控因子。甲磺酸阿帕替尼是我国历经十年研制成功的一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之下,使得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得十分迅速,从而帮助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而本文主要探究的具体内容则是关于坑外降
目的:为临床经济合理地选择降压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种临床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进行降压治疗,观察其降压疗效并进行药物成本及效果分析。结果:3种血管紧张素转换
作为关中地区农业重镇,渭南必须抓住乡村振兴这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特色小镇,引领乡村产业振兴;搞好精准扶贫,助推乡村产业振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T)是指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的疾病。是一种激素依赖性、出血性、炎症性、遗传性疾病,是妇科
研究并建立了液体闪烁计数法测量生物塑料中生物基含量。首先将生物塑料样品充分燃烧,通过碳的转移与固定,最终催化合成液态苯。通过液体闪烁计数器对液体苯中的放射性核素14
<正> 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我很高兴参加今天的研讨会。本应该是由曾局长和老市长先讲的,因为我要去医院看病,事先约了医生今天上午10点钟前去就诊,所以,就让我先讲了。在这
期刊
<正> “南国红豆”2001年第一期刊登了第三届羊城国际粤剧节的消息,详尽报道了来自国内外的众多参演文艺团体及演出剧目,这一消息确实令人感到兴奋,更高兴的是报道了粤剧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