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诱导型—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及作用;观察局部应用硝基左旋精氨酸甲脂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方法 采用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五组:A组为治疗Ⅰ组,B组为治疗Ⅱ组,C组为治疗Ⅲ组,D组为对照组和E组为正常组。治疗组(A、B、C组)伤后分别滴用0.3%,1%,3%的硝基左旋精氨酸甲脂滴眼液,对照组(D组)滴赋形剂,E组滴用30g╱L的硝基左旋精氨酸甲脂滴眼液。采用裂隙灯照相,免疫组化染色,多媒体彩色图像病理分析系统分别计算8h,1d,4d,7d,14d,28d共6个不同时间点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和诱导型—氧化氮合成酶免组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值。并观察局部用药的毒副反应。 结果 碱烧伤后大鼠角膜上诱导型—氧化氮合成酶主要表达于基质层中浸润的炎性细胞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iNOS的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在治疗组B、C组与治疗组A和对照组之间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重复局部给药良好耐受。 结论 局部应用L-NAME对炎性角膜新生血管有一定的治疗作用;iNOS表达水平与炎性角膜新生血管明显相关;局部应用L-NAME无明显毒副作用,是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