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心血管疾病的中的一个重要的致死性疾病,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溶栓、植入支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移植术等。但这些治疗方法仅能防止心梗范围的扩大,而不能使已坏死的心肌细胞逆转,因此寻求更加有效的治疗办法,是国内外学者共同的期望和任务。近十几年来,随着对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的不断研究,使之在细胞移植方面具有良好前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具有取材方便、容易分离、低免疫源性等优点。已有实验证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作为心肌梗死疾病的细胞移植,可以促进损伤区血管的再生,并能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而具体凋亡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旨在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因子Bcl-2 (B cell Leukemia,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蛋白和PDCD5 (programmed cell death 5,程序化死亡分子5)蛋白及基因(PDCD5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分组:健康SD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MI组和BMSCs组,每组15只。对AMI组和BMSCs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而对照组只打开胸腔,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以乳鼠股骨骨髓为干细胞来源,采用贴壁法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备用。3、移植方法:冠脉结扎后30min,将BrdU标记的BMSCslOOuL在BMSCs组缺血周边区域心外膜下4个不同部位注射,AMI组和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4、检测指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4周时处死大鼠,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rdU阳性干细胞及心肌Bcl-2、PDCD5蛋白表达情况,采用PCR技术检测PDCD5 mRNA的表达。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4周时,BMSCs组在发生凝固性坏死的心肌内可以看到局灶BrdU标记阳性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于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中PDCD5蛋白和mRNA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BMSCs组低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中Bcl-2蛋白,AMI组低于BMS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减少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Bcl-2蛋白表达和下调PDCD5蛋白和mRNA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