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的特征是心房快速和不规则的收缩活动,例如:人类房颤时心房壁的激动频率是400-600次/分。房颤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从50岁的人群发病率0.5%到80岁的10%。某些心脏疾病容易产生房颤,包括心包炎、瓣膜病变、先天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功能衰竭、甲亢性心脏病和高血压。通常认为这些疾病通过增高心房压和/或导致心房扩张而促进房颤的发生,然而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房颤也可以发生在没有任何心脏或者系统性疾病的患者中,这种房颤被称为孤立性房颤。关于房颤的治疗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虽然近十年来对于房颤的了解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仍然很不完全。很显然,增加对于房颤病生理机制的了解将会有助于我们提高临床治疗房颤的水平。从大众健康的角度来讲,预防房颤的发生比治疗其并发症有更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中,关于房颤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目前尚没有明确的结论。有几项研究报告了慢性房颤的危险因素,但是只有Framingham研究中心将短暂发生的房颤也作为其感兴趣的结果。最近一项38年随访的研究显示,短暂发生和慢性房颤的危险因素有男性、高龄、糖尿病、高血压、充血性心功能衰竭、瓣膜性心脏病和既往的心肌梗死病史。很显然,辨别房颤的危险因素可以直接用于预防房颤的发生。关于缺血对于心房肌的影响,因为关系到冠心病和房颤的关系,所以历来就受到人类的普遍重视,而且对此问题一直争论不休。Framingham研究的资料报告房颤与缺血性心脏病之间的联系非常有限,而Andrew则发现缺血性心脏病是房颤的重要危险因素,这种危险在心肌梗死时最高,但在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时也很明显。Krahn等发现虽然充血性心功能衰竭似乎应该是冠心病和房颤之间的介体,但是同时患有冠心病和房颤的患者只有极少数存在心功能衰竭。另外,急性心肌梗死时房颤的发病率虽然在逐渐下降,但仍然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从目前的研究资料来看,心房缺血在房颤发生中的作用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极少有实验单独研究缺血对于心房电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它在房颤长期存在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且,既往的研究资<WP=5>料主要从临床以及器官、组织和细胞的水平阐述冠心病和房颤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的目的在于:(1)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从离子通道水平了解缺血对于兔心房肌钠通道电流、钙通道电流、瞬间外向钾电流和动作电位的影响,分析影响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其电生理方面的意义。(2)观察兔左右心房肌细胞对缺血的反应是否一致,分析左右心房在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本研究所使用动物为新西兰纯种健康白兔,体重为1.5-2.0Kg,雌雄不拘,实验动物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动物实验室提供。实验所使用溶液配方及电流刺激方案均参考自相关文献。研究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研究缺血对兔左右心房肌细胞钠通道电流的影响。记录兔左心房肌细胞INa和右心房肌细胞INa各6例,给予缺血刺激后,观察其电流变化情况并比较左右心房电流变化均值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1. 左心房灌流前(n=6)INa平均最大电流密度 0.103±0.004nA/pF,灌流后(n=6)INa 平均最大电流密度 0.207±0.011nA/pF,二者比较P<0.01,复灌后INa 平均最大电流密度0.100±0.003nA/pF,与灌流前相比P>0.05。2.右心房灌流前(n=6)INa 平均最大电流密度0.125±0.015nA/pF,灌流后(n=6)INa 平均最大电流密度0.283±0.023nA/pF,二者比较P<0.01,复灌后INa 平均最大电流密度0.120±0.010nA/pF,与灌流前相比P>0.05。3.左右心房灌流前(n=12)INa平均最大电流密度比较,P<0.01。左右心房灌流后(n=12)INa平均最大电流密度比较,P<0.01。左心房灌流前和灌流后(n=6)INa平均最大电流密度差值0.103±0.004nA/pF与右心房灌流前后(n=6)INa平均最大电流密度差值0.160±0.010nA/pF比较,P<0.01,有高度显著差异性。第二部分:研究缺血对兔左右心房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的影响。记录兔左心房肌细胞ICa和右心房肌细胞ICa各6例,给予缺血刺激后,观察其电流变化情况并比较左右心房电流变化均值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1.左心房灌流前(n=6)ICa平均最大电流密度 6.99±1.73pA/pF,灌流后(n=6)ICa平均最大电流密度 5.96±1.54pA/pF,二者比较P<0.05,复灌后平均最大电流密度6.53±1.68 pA/pF,与灌流前相比,P>.05。2.右心房灌流前(n=6)ICa 平均最大电流密度 7.12±1.47pA/pF,灌流后(n=6)<WP=6>ICa 平均最大电流密度6.12±1.21pA/pF,二者比较P<0.05,复灌后平均最大电流密度6.70±1.30 pA/pF,与灌流前相比,P>.05。3.左右心房灌流前(n=12)ICa平均最大电流密度比较,P>0.05。左右心房灌流后(n=12)ICa平均最大电流密度比较,P>0.05。左心房灌流前和灌流后(n=6)ICa平均最大电流密度差值1.04±0.61pA/pF与右心房灌流前后(n=6)ICa平均最大电流密度差值1.01±0.32pA/pF比较,P>0.05。第三部分:研究缺血对兔左右心房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的影响。记录兔左心房肌细胞Ito6例和右心房肌细胞Ito 5例,给予缺血刺激后,观察其电流变化情况并比较左右心房电流变化均值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1.左心房灌流前(n=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