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语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在日常交流中被广泛使用,但是目前对反语理论的研究却甚少。虽然众多学者从修辞学、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个领域提出理论研究反语,然而因反语本身存在的复杂性和研究维度的多样性,这些理论都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支撑体系。本文通过一系列的例证来阐述言语反语(反语的一种)的应用情况,并通过对比格莱斯的传统反语观及斯泊伯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反语观来证明后者在反语分析方面的合理性。本文首先向读者描述了反语研究的总体状况。反语不仅在日常交流中屡见不鲜而且倍受中外文学家的青睐,因而成为众多领域的热门研究话题。此部分还指出本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目的,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反语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定义、分类、主要研究方法;2)关联理论反语观较之格莱斯反语观的合理性;3)关联理论视角下言语反语的本质,产生动机以及影响反语识别及其理解的因素等。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针对前一章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作出回答。本章不仅详细阐述了反语的一些基本概念,而且对国内外反语研究的历史及现状进行了简短的回顾。从研究方法上看,对反语的研究或是描述性的或是规约性的;从历时的角度看,大致可分为古典反语理论和现代反语理论。本文将熏点定格在用现代反语理论—格莱斯理论和关联理论来研究言语反语。第三章为本文的理论框架部分。作者首先对斯泊伯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讨论关联理论的形成发展、基本概念、重要原则等。关联理论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认为言语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斯泊伯和威尔逊在《关联:交流与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一书中运用关联理论对反语作了进一步阐述,他们认为反语是说话者的思想与特定思想或话语间的回应解释性关系。而格莱斯认为反语是一种建立在会话合作原则基础之上的交际概念,说反语者违反了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反语隐含了与字面意义相反的意义。通过对比两种理论,得出关联理论反语观的合理性及格莱斯反语理论观点所存在的不足。第四章主要概述了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本文以定性分析方法为主,结合例证和对比的方法进行研究。其主要数据和资源主要来自于著名文学作品、其他学术期刊、学术论文及作者的亲身经历。第五章为本文的主体部分,作者分别从言语反语的说者和听者的角度来分析言语反语。本章所涉及的四个重点分别是:1)在关联理论框架下理解言语反语的本质,即言语反语是对语言的回应阐释性用法。2)言语反语的产生动机:其产生是由内外两重因素决定的,产生动机就是为了表达幽默、讽刺或表示礼貌及亲切等关系。3)如何在关联原则的指导下识别言语反语。反语识别必须具备三个标准:识别出言语是回应性的,确定回应观点的来源,识别出言者对回应观点的态度。4)关联理论框架下应如何理解言语反语,包括言语反语理解的过程及影响因素。本文作者所提出的反语研究的四个方面是反语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六章为本文的总结部分。作者指出从关联理论视角研究反语所具有的合理性及优势,同时也探讨了关联理论的不足之处及本文研究的缺陷,并为未来反语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