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调查内蒙古通辽市蒙古族绝经后女性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水平、工作强度、饮食习惯、生活方式、运动情况,并检测相关生化学指标,以探讨内蒙古通辽市蒙古族绝经后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长期居住在内蒙古通辽市,并于2016年04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住院病房及体检中心就诊的496例三代以上均为蒙古族绝经后女性为研究对象,其中197例诊断为NAFLD作为观察组;其余299例作对照组。严格按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组2010年制定的《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依次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填写问卷调查表,分别由专人进行体格检查,采血行实验室生化指标检测。两组计量、计数资料间的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通过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蒙古族绝经后女性NAFDL组和对照组记录的资料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496名蒙古族绝经后女性,平均年龄在(59.45±6.72)岁;其中,197人诊断为NAFLD。单因素分析发现(1)蒙古族绝经后女性NAFLD组的体质量、BMI、腰围、臀围、腰/臀比等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且两组BMI分级结果显示,蒙古族绝经后女性NAFLD组多处于肥胖,对照组人群多处于超重;(2)蒙古族绝经后女性NAFLD组变胖的年龄段在40-45岁之间,多见于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较高者;而与职业分布、婚姻状况、吸烟状况等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3)蒙古族绝经后女性NAFDL组FPG、TG、LDL-C、ALT、γ-GGT、UA等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HDL-C的水平则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4)蒙古族绝经后女性不恰当的饮食模式、不合理的膳食搭配、工作强度较轻、不规律运动等因素可增加NAFLD的患病风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脂、高热量饮食、BMI值、腰围、FPG、TG、LDL-C、UA的升高是诱发蒙古族绝经后女性NAFLD的危险因素。而规律的运动和HDL-C水平的升高则是蒙古族绝经后女性NAFLD的保护性因素。 结论:1.通辽市蒙古族绝经后女性NAFLD患者TG明显升高;BMI值、腰围、FPG、TG、LDL-C、UA的升高是诱发NAFLD的危险因素;HDL-C水平的升高是NAFLD的保护性因素。2.高脂肪、高热量饮食是通辽市蒙古族绝经后女性NAFLD的危险因素,规律运动是其保护性因素,提醒此类人群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适当加强运动、科学控制体质量,为该地区蒙古族绝经后女性NAFLD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