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鸡5种病毒多重PCR诊断方法的初步建立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ki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和鸡痘(Fowl pox,FP)是禽常见的重要病毒病。由于IBV有着较大的抗原性差异以及国内广泛的应用针对IBV不同血清型的疫苗,所以分离当地流行毒株并对其S1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对于研究可持续的疫苗接种策略非常重要。IB、AI、ND、IBD及FP具有高度传染性,常发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建立一种简便、快速能同时检测5种病原的多重PCR诊断方法,有助于禽类疾病的预防和快速诊断。1.从乌鲁木齐市某鸡场无菌采集疑似IB鸡只的组织样品,进行病毒分离鉴定。通过分子生物学试验、血凝特性试验、鸡胚矮小化试验、新城疫病毒干扰试验、鸡胚半数感染量测定、致病性试验及部分理化特性试验表明,分离株在鸡胚上连传5代出现侏儒胚现象并且可以抑制NDV在鸡胚中的增殖,只有经过1%的胰酶处理之后才可对鸡红细胞起到凝集作用,经计算其EID50为10-4.58/0.1m L,为中等毒力毒株,攻毒组较正常组雏鸡气管内有大量粘液且肺脏肿大,表现为呼吸型毒株特征,对热、脂溶剂敏感,对1%胰蛋白酶有一定的耐受性,对酸的耐受性要差于对碱的耐受性。证实该病原为IBV毒株。2.将分离株S1基因测序结果与Genbank已发表参考株S1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与IBV/I0221/17/China株关系最近,二者单独形成一个分支,其与TC07-2株、GX-NN09032株、ck/CH/IBTZ株及CK/CH/GD/HY16株形成一个独立的发育进化群,均属于TC07-2/GVI-1型IBV;与国内常用的H120、H52、M41等疫苗株的同源性仅为59%~65%,其S蛋白裂解位点序列为HRRKR,将其命名为IBV/CK/CH/01/2020株。3.依据NCBI核酸数据库中IBV、AIV、NDV、IBDV及FPV基因序列,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优化退火温度、反应循环数和引物浓度,进行特异性、敏感性试验,并进行临床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IBV、AIV、NDV、IBDV和FPV基因组DNA或c DNA均能有效扩增,对鹅细小病毒(GPV)、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禽4型副黏病毒(APMV-4)的核酸均无特异性扩增,特异性较强,对IBV、AIV、NDV、IBDV、FPV的重组质粒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105拷贝/μL、1×104拷贝/μL、1×104拷贝/μL、1×104拷贝/μL、1×104拷贝/μL,41份自然感染禽样品检测结果与单一PCR的检测的符合率为90.32%,表明所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临床适用性。本研究主要了解乌鲁木齐某鸡场流行株的变异情况,为阐明IBV遗传变异规律提供实验数据;为鸡5种病毒病单独或混合感染的鉴别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快速的多重PCR方法,对有效预防、控制和扑灭这些禽类病毒病提供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双峰驼是常见的反刍动物,目前针对双峰驼疾病的报道很少,临床上金黄色葡萄球病是新疆地区常见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抗生素疗法,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导致多重耐药问题日益严重,治疗效果较差。国内外通过寻找噬菌体疗法来替代抗生素进行治疗。本研究通过调查新疆双峰驼源葡萄球菌分布情况,从264份样品中分离出50株葡萄球菌,分离率为18.94%,其中有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3.03%。从新疆双
土壤盐渍化是导致干旱区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干旱区水土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因此,实现土壤盐渍化的动态、快速和精准监测显得尤为重要。遥感技术在大面积持续观测土壤盐渍化的研究中表现出了巨大潜力,其中光学遥感的应用最为广泛,然而,光学影像的观测容易受到不良天气的影响,微波遥感可以全天候观测的优点弥补了这一不足。最新发射的Sentinel系列卫星提供了大量可免费获取的具有高空间
随着养殖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动物传染病频发,严重威胁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甚至影响公共卫生安全。目前,利用消毒剂对畜禽舍进行消毒仍是预防和控制疾病最常用的措施之一。因此,开发新型消毒剂并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悬液定量杀菌实验方法,分别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在评价浓度与时间、温度、pH值和有机物等单因素对复方癸甲氯铵消毒剂杀菌效果影响的基础上,选择猪舍和鸡舍进一步研究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和道路交通的高速发展,如何保障行车安全,减少交通事故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交通目标识别与检测技术也因此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针对交通目标的识别与检测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存在交通标志识别精度低、鲁棒性差和经典卷积神经网络方法在交通标志图像上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多阶段特征融合的卷积神经网络交通标志识别方法。提出了一种
多粘菌素被认为是治疗多药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质粒介导的可水平转移的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发现严重威胁该药的临床应用。多项研究表明,养殖动物肠道是mcr-1基因发生发展的重要场所和贮藏库,然而目前对该基因在动物肠道菌群中的分布特征和传播扩散模式却知之甚少。本研究以一头猪的肠道菌群为研究对象,开展多粘菌素耐药菌株分离鉴定工作,建立多粘菌素耐药菌株库。利用PCR技术进行mc
坎儿井是鄯善地区主要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统,坎儿井孕育了鄯善绿洲,近年来,坎儿井数量逐渐变少,对坎儿井数量的变化以及该变化对鄯善绿洲产生影响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和维护坎儿井。本文以坎儿井及其影响下的绿洲为研究对象,运用古籍资料与现代遥感图像结合等方法,初步还原清末民初和20世纪50-60年代坎儿井及其影响下的绿洲变化情况;同时基于清末民初、20世纪50-60年代、近年来三个阶段对鄯善各个乡镇坎儿
马腺疫(Strangle)是由马腺疫链球菌(Streptococcus equi subspecies equi,S.equi)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表现为发热、流脓性鼻液和头颈部淋巴结脓肿等症状,严重时可致动物死亡,该病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已给养马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对S.equi的研究多集中在已发现的少数毒力因子上,以S.equi新疆地方流行株全基因组背景探索该菌进化关
本试验以蝉花基质为原料,分析查明一般营养成分、矿物质、维生素及氨基酸含量,并探讨饲粮添加蝉花基质对绵羊瘤胃发酵和消化率的影响。采用常规法和色谱法对蝉花基质的一般养分含量及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以粗饲料和配合精料比例80:20(粗料型)和60:40(精料型)的两种日粮,其中配合精料部分以0%(对照)、5%、10%、15%和20%的比例替换为蝉花基质进行了体外发酵产气动力学研究;研究以20%比列的蝉花基
本研究以植物分类学、生态学和植物区系等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查阅前人研究成果与咨询专家建议,利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阿勒泰市、伊宁市公园绿化树种综合评价体系,在阿勒泰市、伊宁市公园绿化树种的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筛选出阿勒泰市、伊宁市地区公园绿化的适宜树种,同时为新疆相似气候区域的绿化树种应用选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阿勒泰市公园绿化树种共78种,隶属23科41属,伊宁市公园绿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进步,目标跟踪技术飞速进步,但在目标跟踪过程中,背景干扰、遮挡、低分辨率和目标形态变化等因素都会对跟踪结果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对目标跟踪算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目前已经研究出许多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跟踪器,多域卷积神经网络(MDNet)是一种CNN架构的在线跟踪算法。但跟踪目标多为小目标,特征提取本就存在一定困难,在面对遮挡、低分辨率和快速移动挑战,MDNet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