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生树种对原始红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kyeyvi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在我国天然混交林中具有最典型、最完善的生态系统,其物种多样性丰富、森林结构稳定、生产力高,使得各树种均能得到良好的生存条件。由于伴生树种不同导致红松林下的腐殖质产生差异,从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因此,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环境的指示因子能够反映红松林土壤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水平。通过对土壤微生物、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的研究来评价土壤活力,进而为选取适宜红松生长的伴生树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为基地,以紫椴红松林、冷杉红松林和青楷槭红松林为研究对象,选取人工红松林为对照林型,采用生态群落调查法、稀释平板法及BIOLOG ECO微平板法对各植被层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在4种林型中,土壤含水率为表层>2-20cm层,且有伴生树种的混交林含水率均高于人工红松林。4种林型土壤属于酸性土壤,pH值均小于7。土壤有机质含量除了人工红松林速效磷最高外,均以有伴生树种的混交林中最高2、4种林型土壤酶活性多以7月份最高、11月份最低。青楷槭红松林和紫椴红松林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最高,冷杉红松林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最低;冷杉红松林土壤脲酶活性最高,人工红松林土壤脲酶活性最低;紫椴红松林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冷杉红松林最低。3、对土壤微生物可培养类群的研究结果显示,三大微生物类群的总数为冷杉红松林>紫椴红松林>青楷槭红松林>人工红松林。冷杉红松林细菌和放线菌总数最多;紫椴红松林真菌总数最多。4、土壤微生物AWCD值表现为冷杉红松林>紫椴红松林>人工红松林>青楷槭红松林。SW指数为冷杉红松林>青楷槭红松林>紫椴红松林>人工红松林;SP指数为紫椴红松林>青楷槭红松林>冷杉红松林>人工红松林;Mclntosh指数为冷杉红松林>紫椴红松林>青楷槭红松林>人工红松林。4种林型多样性指数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
其他文献
ABC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BC transporter)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以及真核生物中的一类超级大家族蛋白,是目前已经研究的功能最广泛、蛋白数量最
本文通过对乌审旗生态公园景观格局的深入研究,探索鄂尔多斯地区生态公园建设发展方向,通过认真总结为以后的鄂尔多斯生态公园建设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与意见。  生态公园作为一
摘 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颁布,标志着数以万计的教育家时代的到来。只有做好落地生根工作,才能让更多教育家涌现出来。从国家层面要依据《意见》的要求,有的放矢地制定国家教育家专项振兴计划;从社会层面要重新营造浓郁的“三尊”风气;从学校层面要做好教师专业发展,由“教”向“学”的转型工作;从教师个人层面要重新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关键词:教育家;培养策略;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
近几十年来,人口急剧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的高强度开发等引起的生态退化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如何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综合整
竹产业的迅速发展迫切要求遥感技术提供给其快速、准确的毛竹空间分布信息。高光谱遥感作为遥感科学的研究前沿和热点,具有图像——光谱合一的特点,能够克服多光谱遥感的不足
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26年生落叶松人工林中,连续3年(2013~2015年)施加NH4NO3模拟氮沉降试验((对照(CK,0 g Nm-2·a1)、低氮(N1,5 gN·m-2·a-1)、中氮(N2,10gN·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