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Y2Ti2O7纳米粒子对CLAM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1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变能因其清洁、高效、可持续且运行安全而成为人类未来最为理想的能源。然而,目前聚变堆的研发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其中之一就是聚变堆第一壁材料问题。低活化纳米结构弥散强化钢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抗辐照性能、抗氦脆性能以及高温强度,因此成为未来聚变堆第一壁材料的首选材料。但采用以往的机械合金化等方法制备纳米结构氧化物弥散强化钢生产效率低且无法满足聚变材料对工件大规模的要求。为此,本文提出了“共沉淀法+传统熔炼”的工艺来进行纳米结构氧化物弥散强化钢(ODS-RAFM)的制备。
  论文借助共沉淀法并通过正交实验制备了纳米级Y2Ti2O7+Fe混合粉末,利用XRD和场发射扫描电镜对Y2Ti2O7+Fe混合粉末进行了表征,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然后,采用真空感应炉冶炼CLAM钢,并将综合性能较好的Y2Ti2O7+Fe混合粉末添加到钢中,研究不同Y2Ti2O7添加量对钢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论文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
  (1)采用XRD对共沉淀法制备的Y2Ti2O7+Fe进行分析,结果显示Y2Ti2O7+Fe中除了存在Y2Ti2O7、Fe和Fe3O4相外,没有观察到Y2O3、TiO2以及其它杂质相,表明Y3+和Ti4+均以单一的烧绿石Y2Ti2O7的形式存在;
  (2)采用共沉淀法可以成功制备Y2Ti2O7+Fe混合粉末。综合粒径分析、物相分析及形貌分析,在PH=8.5、分散剂添加量为10%、煅烧温度为1000℃、还原温度为380℃条件下制备的Y2Ti2O7+Fe(即3#试样)综合性能较好(形状为球状、粒径均匀、结晶度和分散性良好),满足CLAM钢中对添加粒子的要求;
  (3)金相组织分析表明,将Y2Ti2O7添加到钢中可明显细化晶粒。热处理后晶粒尺寸较之前增加,但增加量随着Y2Ti2O7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少,分别为22.3%、18.5%、12.4%和9.1%;
  (4)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回火前后钢的组织与性能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与轧态钢相比,回火钢的组织更加均匀,强度和硬度明显降低,而塑、韧性却有明显提高;
  (5)扫描电镜分析表明,2#、3#和4#钢中都发现了形貌为球形、尺寸为0.1~0.5μm、成分为Y-Ti-O-C-Ta-Cr-Fe(或Y-Ti-O-C-Ta-Cr-V-Fe)的第二相粒子,而且Y2Ti2O7的添加量越多,第二相粒子就越多,但当Y2Ti2O7添加量增多时,第二相粒子有团聚的倾向;
  (6)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各炉钢的组织均为板条马氏体,组织中分布着第二相粒子,其形状为球形、椭圆形和长条形,尺寸范围为50~300nm。1#钢中的第二相主要为碳化物(WC)和金属间化合物(Fe-Cr或Cr-Mn);2#、3#和4#钢中主要为Y-Ti-O-C-Ta-W相、Y-Ti-O-C-Ta-W-Si相和Fe-Cr-C-W相,但均没有发现纯Y-Ti-O相。
其他文献
中国是硼资源大国,硼储量排名世界第四。中国的硼矿资源主要分布在辽宁地区和西藏青海地区。辽宁地区的主要以硼镁铁矿和硼镁石矿为主,且占全国硼矿储量的60%。中国的硼矿资源相比于其他国家来说,具有品位低、运输困难的特点。中国的硼化工企业主要以硼镁石矿为原料生产硼酸、硼砂,副产物为硫酸镁。在中国,天然的硼镁矿品位越来越低,而中国日益增长的需求使得硼资源愈发紧张。
  中国的硼镁矿和硼镁铁矿的硼品位比较低,而国家现在大部分企业采用硼矿粉硫酸法生产硼酸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硼的资源,在经济和技术上都是不合理的。而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家,汽车产量每年都在不断增长,作为汽车悬架弹簧生产原料的悬架弹簧钢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伴随着节能环保的要求,悬架弹簧钢逐渐向轻量化、高应力、高可靠度方向发展,对其性能有着越来越严格的要求,而大颗粒脆硬性夹杂物对弹簧钢的性能有严重的危害,是导致悬架弹簧钢疲劳断裂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悬架弹簧钢的生产、研发水平还比较落后,国产原材料与进口材料相比质量存在明显的差距,弹簧钢夹杂物控制技术有待进一步改善。
  本课题以高强度悬架弹簧钢55SiCr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Fa
摘 要: 中国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目标下,各地级城市向所辖区县进行碳排放指标分解,将成为实现目标的重要保障。在城市没有达到碳排放峰值的高碳发展阶段,目前解决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的主要碳排放指标分解方法,很难解决我国城市在碳排放指标分解时面对的复杂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荀子思想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新视角。荀子思想在城市碳排放指标分解机制中的应用体现在:碳排放的来源有“天人之分”,这符合自然科学领域
期刊
摘 要: 马克思基于实践人本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把人类社会看作生命有机体,并从人的实践理论、劳动异化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维度对它的发生机理和发育发展原理进行把握。在此理论分析框架内,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机理可得到合理说明。随着欧洲市场的发育、深化和世界性扩张,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大众消费的持续增长,引发了大众商品的规模化生产需要,形成了市场需要跟生产能力不足的矛盾,这种矛盾运动孕育了技术革新的内在需要
期刊
摘 要: 第五代区域供热系统、信息网络技术以及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增强了供热网络和连接用户之间能量双向交换的可能性,加之全球清洁能源利用发展的需要,沿着供热网络将出现多个热产消者,其作为智慧热网中的新实体,生产、消费、存储并与其他热网用户共享能源。研究发现,热产消者经过八年左右的发展,经历了初步认识、试验探索及优化管控三个阶段,逐渐从理论研究过渡到示范应用。目前热产消者主要回收利用余热及太阳能热参与
期刊
摘 要: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以“建党百年来中国政治经济学发展与创新”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青年政治经济学学者年会于2021年5月15日在上海财经大学召开。通过选取以政治经济学与当代資本主义新发展为核心视角的研究成果,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发展与创新、资本主义平台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当代帝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等方面对与会论文进行综述。研究发现,平台经济与数字资
期刊
摘 要:控制权配置问题是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根据2009—2018年深交所创业板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创始人政治关联与民营企业的控制权配置关系,以及制度环境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创始人政治关联对民营企业控制权配置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具体表现为随着政治关联层级增大而逐步加强。创始人政治关联形成的个人专用性资产有助于维持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身份,也有利于强化对董事会的控制,但却
期刊
低成本矿烧结是目前钢铁行业控制铁前成本,应对资源危机的有效举措。从目前矿石资源分布情况和烧结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在烧结中高比例配加低成本褐铁矿是降低烧结成本的有效措施之一。韶关钢铁依托周边磁铁矿资源条件,通过使用低成本铁矿粉替代扬迪粉进行烧结,并逐步改善烧结矿质量和改进工艺操作,实现低成本烧结。
  本文通过对韶钢烧结常用的各种原料特性分析,在满足高炉冶炼理化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原料的烧结特性,对烧结配料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到了不同的优化烧结配矿方案,并进行了实验室烧结杯实验和烧结矿的化学成分及转
黄铜矿是一种炼铜的重要原料之一,同时也是最难处理的硫化铜矿,采用湿法冶金的方法处理黄铜矿,存在反应速率低以及氧化浸出机理不明确等问题。本研究探讨了MnO2和FeS2对黄铜矿氧化浸出行为的影响,并探究了MnO2和FeS2存在时,浸出温度、硫酸浓度和氧化剂等因素对黄铜矿浸出行为的影响,优化实验条件;同时,基于“原电池效应”理论,对FeS2和黄铜矿的混合粉末进行机械活化预处理,探讨采用机械活化预处理来强化FeS2与黄铜矿的界面接触,提升其“原电池效应”。采用电化学测试手段,研究FeS2对黄铜矿浸出行为影响的电化
微晶玻璃作为一种新型无机多晶固体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热稳定性、耐磨性、韧性以及高机械强度,在机械制造、建筑、医学,电子技术及航天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高炉渣是钢铁冶炼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目前大部分利用高炉渣方法水平较低,未被充分利用的高炉渣会以闲置堆积方式处理,在占用土地的同时,还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本文利用高炉渣来制备微晶玻璃,一方面可以扩宽高炉渣利用途径,另一方面也能缓解环境压力。论文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以CaO、MgO、Al2O3和SiO2四种纯试剂作为主要原来料模拟合成高炉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