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填充负泊松比结构的力学特性及在舷侧耐撞中的应用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bu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船舶舷侧结构的耐撞性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在不影响船舶总体性能的前提下,探索新型材料、新型结构在船舶舷侧防撞结构中的应用。论文以一种具有独特力学性能的内凹负泊松比蜂窝结构为对象,提出了泡沫填充的内凹负泊松比蜂窝增强的复合结构构型,通过对其几何构型、试样制备方法、平面压缩特性、局部冲击特性等的研究,为该复合结构在舷侧耐撞结构方面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增强型内凹负泊松比结构单胞面内压缩性能研究。结合准静态试验、数值模拟及简化解析方法,对多种增强构型的内凹负泊松比单胞结构的平面压缩性能开展了研究,揭示了泡沫填充对内凹负泊松比单胞的增强机理。研究表明,平面压缩载荷作用下,单胞内部填充泡沫不仅可以提高单胞的承载能力,同时也能提升其比吸能率。泡沫材料将内凹负泊松比单胞的胞壁连为一体,对胞壁起到了较好的支撑作用。同时胞壁因宏观负泊松比效应而向内收缩,泡沫同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受压缩,结构的比吸能率大幅提升。(2)内凹负泊松比蜂窝结构平面压缩特性研究。运用准静态压缩试验、数值模拟及简化解析方法,开展了内凹负泊松比蜂窝结构平面压缩特性研究。在准静态平面压缩载荷作用下,内凹负泊松比蜂窝结构呈现明显的宏观负泊松比变形特性。大变形条件下,胞壁因负泊松比效应而向内收缩,使泡沫在水平和竖直方向同时受压缩,泡沫填充内凹负泊松比蜂窝结构的比吸能率大幅提升。基于刚塑性假定建立内凹负泊松比单胞受压承载的简化解析评估方法,并将之推广至多胞阵列的蜂窝结构,得到用于计算内凹负泊松比蜂窝结构平台应力及等效泊松比的简化解析方法,可用于内凹负泊松蜂窝结构承载及吸能能力的快速评估。(3)内凹负泊松比蜂窝结构的低速冲击响应特性研究。落锤冲击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内凹负泊松比蜂窝结构在冲击载荷下的变形模式主要是冲击位置下方的胞元结构呈现逐层变形、收缩及扭曲变形。泡沫材料对内凹负泊松比蜂窝结构有较好的增强作用,使得胞壁结构在冲击作用下呈现侧向弯曲、向内收缩及剪切的变形模式,从而提高了结构的抗冲击刚度及抗冲击吸能能力。当冲头直径与蜂窝结构单胞的宽度比值大于1时,蜂窝结构将避免过早断裂失效,更多的胞元结构参与变形,结构整体抗冲击承载及吸能能力增强。(4)内凹负泊松比蜂窝舷侧结构抗碰撞性能研究。根据传统双壳舷侧结构的结构特点,将其设计为内凹负泊松比蜂窝舷侧结构形式,分析其在刚性球鼻艏撞击下的抗碰撞吸能特性。当外壳板凹陷并断裂之后,均匀地分布在舷间空间内部的蜂窝结构仍能仍产生塑性铰并参与变形吸能,避免了外壳板撕裂引起的撞击力突然下降和吸能降低;在撞头撞击下,内凹负泊松比蜂窝结构局部的蜂窝组织产生负泊松比变形模式,使得填充的泡沫材料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同时受压缩,进一步提升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吸能水平。与传统双壳舷侧结构相比,无填充的内凹负泊松比蜂窝舷侧结构的比吸能率SEA提高约49%,泡沫填充内凹负泊松比蜂窝舷侧结构的比吸能率提高约63%。在几何构型不变的前提下,增大内凹蜂窝结构的胞壁厚度可以增大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吸能水平,但对结构的比吸能率影响较小;增大蜂窝结构的单胞阵列数量,可使得结构受撞击时内部的塑性铰数量增多,从而整体上提高结构的撞击力及比吸能率水平。论文提出了一种“单层成型、逐层堆叠、泡沫填充”的增强型二维内凹负泊松比蜂窝结构构型,研究了其在压缩、冲击等多种载荷作用下的变形、损伤与能量吸收特性;基于刚塑性假定,利用能量法建立了内凹负泊松比蜂窝结构受压的平台应力及宏观泊松比简化解析计算方法;开展了基于泡沫填充内凹负泊松蜂窝的舷侧耐撞结构工程应用研究,以船舶双层舷侧结构为对象,提出了一种适应双层舷间空间的新型泡沫填充内凹负泊松比舷侧防护结构,揭示了该新型防护结构受撞击的力响应、吸能及结构变形破坏机理。本文的研究内容为新型复合结构构型在舷侧耐撞结构中的推广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为船舶结构安全性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对负泊松比结构在其他工程学科的应用具有促进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广告环境越来越复杂化和动态化,确定最优广告预算水平变得更加困难也更具挑战性。从根本上来说,这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互联网广告中的广告响应过程。几十年来,广告与广告响应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热点,引起了学术界和行业界的广泛关注。一方面,从理论的角度,许多动态广告响应模型被开发出来定量描述广告-广告响应关系;另一方面,从经验的角度,广告响应形状得到了检验,特别是针对凹形和S形。本文研究,从这两个方
表皮电子是下一代可穿戴电子器件的关键技术,在临床诊断、人机交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前表皮电子器件集中在小面积尺度(数个平方厘米),无法有效定位病源、精准“解码”人的意图,亟需突破大面积表皮电子信号干扰、大面积制造、结构损伤等瓶颈。针对上述挑战,本学位论文系统性提出了大面积表皮电子的信号自补偿原理、图案化制造工艺、近零应变Cartan(嘉当)转印方法等设计与工艺方法,设计了多功能感知、多阵列感知
中国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流行情况日趋严重,据估计已有1亿多T2D患者,造成巨大的医疗负担。运动是T2D早期防控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即使是急性运动(一次运动)也能有效缓解高血糖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但其相关机制尚未阐释清楚。与欧美国家T2D患者相比,我国T2D患者平均身体质量指数较低,以非肥胖型糖尿病为主,此外,早期T2D患者的餐后高血糖更为显著。Goto-Kakiza
目的 探讨双氧水冲洗用于慢性脓胸术中广泛渗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4年至2019年安徽省胸科医院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的151例慢性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使用双氧水胸腔冲洗分为双氧水辅助治疗组(83例)和常规对照组(68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渗出量、术后输血量、术后止血药物使用量、术后胸管置留时间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等方面相比较,观察有无差异。结果 双氧水辅助治疗组相对于常规对
血管受损时内皮细胞会分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与暴露的内皮下胶原结合。vWF在流体剪切应力的作用下从松散的球形结构伸展成活化的线形结构,暴露A1上的GPIbα结合位点。研究表明vWF内部的自抑制相互作用会抑制vWF结合血小板,参与vWF-A域的活化。此外vWF-A1上的突变会影响vWF结合血小板的亲和力,功能增强型突变(GOF)R1308L促进vWF/GPIbα相互作用,功能减弱型突变(LOF)
长期以资源要素作为经济发展主要推动力的粗放型发展方式给中国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持续的巨大压力。随着近年来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曝光度的持续上升,尽快实现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为主的经济转型成为举国上下的一致要求,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也成为学术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在梳理三种不同类型环境政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不同类型环境政策对经济绿色发展和企业技术
黑洞活动是宇宙中一类极其重要的天体物理过程,其相关天体一直是天文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对象。黑洞根据质量的不同,分为恒星级质量黑洞(3-20M⊙)和超大质量黑洞(106-10M⊙)两类,分别对应黑洞X射线双星(XRB)和活动星系核(AGN)。吸积作为黑洞活动的能源机制,是理解黑洞XRB和AGN的基本理论。X射线辐射主要来自黑洞视界附近,所以X射线能谱演化能反映黑洞吸积的高能物理过程演化,是理解吸积过程的
两化融合起源于党的“十六大”的“以信息化造就工业化、以工业化增进信息化”论点。后来党的“十七大”根据我国所处发展阶段,将其重新定义为“增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欧美发达国家提出的“制造业回归”政策影响下,中国不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一代制造技术的融合,实现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然而从我国各分项指数来看,中国制造企业仍是大而不强,“质量效益”、“核心竞争力”、“持续发展”与发达
币族(金、银和铜)金属离子之间因为存在着显著的嗜金属作用,所以易于聚集形成富金属的团簇结构。其中,银团簇由于稳定性不佳而导致其合成受到限制。通过诸如炔、吡啶、膦、硫醇等配体的修饰和保护,银金属团簇的结构稳定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而使其单晶样品的制备、原子精确结构的测定以及相应的性质探索成为了可能。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从银团簇的外层配体、内核结构以及电子结构三个方面来设计和合成新颖的银团簇化合物,并对其
多尺度建模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问题,涉及到数学,化学,物理,工程,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比如多孔介质中的流体流动,先进技术中的复合材料,以及地球物理中的建模同化.传统的多尺度方法包括多重网格法,自适应方法等,但其在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时难以求解.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更有效的分析方法,其中就包括均匀化(Homogenization)方法.均匀化理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研究非均匀材料时引入的一种数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