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视角的经济增长与贸易及汇率理论探讨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395152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贸易是人类各经济集团相互联系的主要手段,如何以贸易促进各经济集团的发展,缩小各集团间的收入差距,以及贸易中汇率对经济增长有何影响,汇率制度选择和汇率制度本身对不同经济集团的经济增长有何作用,这一直都是人们最关心的议题之一。对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如何利用贸易和汇率较好的发展本国的经济,扩大国民的收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本文通过对贸易与汇率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探寻中国客观情况与经济增长的独特之处,将经典索洛增长理论与内生增长理论进行了中国国情的适应性改造,以贸易促进需求发现需求、贸易引进比较、优势产业适宜技术、人力资源消耗与人民币均衡汇率等三条理论点出发创新的将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归结于人。其主要结论有:(1)本文认为劳动者可以控制自己的实际有效劳动付出,提出了劳动投入率的概念。对于改革开放时,国内技术及要素禀赋并无太大改变的时候,我们看到中国所存在隐形失业和工作强度不足的问题。我认为原本体制对要素及产品的供给及需求造成了压抑,开放后这些压抑得到缓解,而对外贸易刺激了人民的需求,使人民有意愿也可以去提高自己的劳动投入率获得回报来满足自己的需求(2)同时本文观察到一个独特的经济发展现象,那就是东亚各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区域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过程的不同之处。对于经典索洛增长模型而言具备同样技术时,只有储蓄率能说明东亚各经济体与发达国家缩小收入差距而其他国家则不能的原因,但是实际情况是他国也进行了相应的扩大储蓄率的努力。所以本文认为对于东亚国家而言,教育对选择合适的生产技术有较好的辅助作用,一个国家的发展受限于其资源禀赋决定的比较优势,选择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及引进相应技术,才能获益最大,但是中国等东亚国家对教育等人力资本的投入有效的改进了这些要素约束,使其能选择更好的技术获得更多的利益。(3)本文运用姜波克的内涵增长模型与外延增长模型将人力资源替代外延增长里面所有要素的投入,进行分析比较,获得关于这些年人民币汇率变动以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一些可以与实际相对应的模型结论。
其他文献
毕业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劳动权益受到侵害,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缺乏维权意识、合同意识、平等意识及法制意识这四种基本的法律意识。文章通过对四种法律意识的分析解读,剖析出其中
机构投资者的崛起是全球金融体系近30年来的最重大的变化之一,对发达国家的储蓄增长、资源配置、资本市场稳定和公司治理等都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本文借鉴和总结了海外
本文是关于美式期权定价中惩罚方法收敛性问题的综述,总结近年来用典型的惩罚方法解决美式期权定价的线性互补问题.用惩罚方法将美式期权定价问题转化成抛物型偏微分方程.根
大冶的历史,是一部由青铜铸就的过去;大冶的发展,是一场务实求索的征程.徜徉在这个素有"江南聚宝盆,百里黄金地"之称的城市,现实的绿树粉墙之上,飘浮着的总是一种悠远的气息.
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激励制度,但我国国有企业在进行试点过程中遇到了观念方面、制度方面、市场方面、法律方面的诸多障碍。
本文旨在探究影响日美双边贸易差额的主要经济因素。与弹性分析法不同的是,本文在VAR模型中加入了另外两个宏观经济变量,利用1980年第一季度到2006年第四季度的数据,对模型进
随着银行业务的日益发展,信贷业务也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的一大重点。针对表面上没有太大区别的客户,银行该决定为哪个办理贷款业务,业务的数额多少等等,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