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监测在癫痫诊断、鉴别诊断、分类及手术治疗中致痫灶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资料完整252例有临床发作性症状患者的视频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确定诊断,明确发作类型。着重分析拟行手术治疗的35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发作形式、术前、术中及术后视频脑电图资料,并结合其影像学资料进行术前致痫灶定位。结果:1:1.1发作情况:监测到133例患者的临床发作共323次,。结合病史、发作表现、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脑电图所见,可将全部病例分为:癫痫组193例,非癫痫组45例,不能确定诊断组14例。1:1.2发作类型的确定:癫痫组中,检测到临床发作的88例共237次癫痫发作,其中,单纯部分性发作52次,复杂部分性发作89次,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64次,典型性失神发作25次,。强直-阵挛性发作7次。本组中96次癫痫发作发生在睡眠中,余141次为清醒中发作。88例患者中21例癫痫发作仅发生在睡眠中,37例睡眠及清醒均有发作,30例仅清醒中发作。非癫痫组发作类型共获得86次发作,睡眠障碍9例,儿童抽动障碍6例,脑梗死后肌张力障碍5例,假性癫痫性发作25例。本组非癫痫样发作中14次发生在睡眠中,均表现为睡眠障碍,余72次发作均发生在清醒期。1:1.3.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确认根据病史、发作表现、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脑电图所见,可诊为癫痫综合征者:儿童期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15例,儿童失神性癫痫8例,Lennox-Gastaut综合征3例,共26例。可确定癫痫类型者:额叶癫痫25例,颞叶癫痫80例,枕叶癫痫5例,顶叶癫痫3例。2:2.1发作形式:在拟行手术治疗的35例中共监测到34例患者134次临床发作,其中单纯部分性发作38次,单纯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9次,复杂部分性发作60次,复杂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27次。根据发作形式及脑电图表现分类为:颞叶癫痫22例,额叶癫痫8例,枕叶癫痫2例,顶叶癫痫3例。2:2.2发作间期脑电图:主要表现为①局灶性痫样波(尖波、棘波、尖慢综合波)18例。②偏侧趋势阵发不规则慢波9例;无明显偏侧趋势阵发不规则慢波11例。③阵发性前头部高电压节律性慢波例5例。④阵发局灶性低电压脑波7例。⑤仅表现为背景脑波的慢波增多3例。分析发作间期脑电图表现,20例确定为单侧放电,12例为双侧均有放电,3例无法定侧。2:2.3发作期脑电图表现:发作起始期脑电表现可归纳为:1.局灶性孤立尖波、棘波或尖(棘)慢综合波11例。2.节律性慢波12例。3.低电压快波节律15例。4.普遍性低电压脑波8例。发作起始起定位以最初脑波出现频率或波幅变化的部位及侧别确定为起始侧别,单侧为定侧明确,可定位(侧)24例,其中左侧14例,右侧10例,表现为双侧放电2例,不能定侧8例;发作期脑电图表现:①高电压尖波、棘波、尖(棘)慢综合波,可有局灶优势区12例。②高电压慢波为主,频率逐渐加快但仍为慢波11例。③高电压快波节律性16例。发作期脑电图可定位(侧)13例,双侧放电7例,不能明确定侧14例。2:2.4发作期脑电图与发作间期脑电图综合定位(定侧):综合分析发作间期、发作起始期和发作期脑电图,VEEG可为31例(88.6%)患者提供致痫灶的侧别信息,4例发作间期与发作起期不符或不能明确定位者还应综合考虑发作形式及影像学资料(显示有结构性病灶)确定手术部位。2:2.5术中脑电图所见:所有患者皮层脑电图均有痫样放电,主要表现为高幅尖波棘波发放,术后描记ECoG,痫性放电明显减少。结论:视频脑电图明显提高痫样波的检出率,为癫痫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分类提供重要依据。视频脑电监测是癫痫术前定位提供重要手段,尤其是发作起始期脑电图在癫痫术前致痫灶定位中必不可少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