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课题选用亲水性的天然多糖低分子肝素与藤黄酸共价结合,在溶液中自组装形成两亲性聚合物胶束,改善藤黄酸的水溶性以及稳定性;建立体内药物含量分析方法,考察胶束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及靶向性;建立小鼠原位肝癌移植模型,考察胶束的抗肿瘤作用。实验方法:(1)藤黄酸-低分子肝素接枝物(GA-LMWH)的制备及表征:通过藤黄酸与低分子肝素反应,得到GA-LMWH两亲性共聚物;经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合成工艺;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藤黄酸接枝低分子肝素的取代度,通过红外、DSC、电镜、粒度仪等对自组装胶束的结构、粒径、电位、CMC值等方面进行表征。(2)GA-LMWH胶束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考察胶束在离体血浆中的稳定性,评价GA-LMWH胶束在小鼠体内的靶向作用,以FITC标记肝素,得到粒径范围在200nm左右的GA-LMWH-FITC胶束;经鼠尾静脉注射后,利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织中的荧光强度,根据统计距药动学参数得到各组织的药时曲线下面积、靶向效率、平均滞留时间等,评价自组装胶束的靶向性。(3)GA-LMWH自组装胶束的抗肿瘤作用研究:利用H22腹水瘤细胞建立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通过肝功能检测与组织切片病理学观察以及存活时间曲线比较藤黄酸溶液与GA-LMWH胶束的抗肿瘤疗效差异。实验结果:(1)肝素-藤黄酸接枝物(GA-LMWH)的制备及表征:经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试验得出最优处方,其具体条件为活化中间体酯的温度为0℃、乙二胺的加入量为200mL(藤黄酸的投料量为0.3mmol时)、反应物的摩尔数投料比为n(肝素钠):n(藤黄酸):n(EDCI)=1:20:10。红外及DSC图谱表明产物成功合成,通过紫外检测,GA-LMWH的取代度为(27.45±0.22913)%;电镜观察胶束的形态均一,利用纳米粒度仪检测其粒径范围在200nm左右,电位-30m V,说明胶束结构稳定;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得CAC值为(0.0024±0.00019)mg×m L-1。(2)GA-LMWH自组装胶束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血浆稳定性试验表明,胶束在血浆中稳定存在24小时。将低分子肝素用FITC标记,得到具有荧光特性的GA-LMWH-FITC胶束,尾静脉注射小鼠体内后,胶束的肝脏富集效应显著,且体内平均滞留时间MRT是GA溶液MRT的6倍。(3)GA-LMWH的抗肿瘤效应研究:抗肿瘤试验表明,低分子肝素组与模型组在肝功能评价和生存时间上比较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本实验中低分子肝素溶液对肿瘤没有直接抑制作用,虽然GA-LMWH胶束组和GA溶液组的肝功能指标均没有恢复至正常值,但与模型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5),GA-LMWH胶束组在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这两项肝功能指标与GA溶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的降低(p<0.05),生命曲线较GA溶液组有所延长(p<0.05)。结论: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将藤黄酸接枝到低分子肝素上形成两亲性共聚物,其水溶液中自组装成纳米级胶束;能够被动富集于肝脏部位的作用显著,且延长了体内滞留时间,GA-LMWH胶束保留了藤黄酸的抗肿瘤活性,原位移植瘤实验也表现出较藤黄酸溶液更好的抗肿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