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宜居理念的城市绿道规划设计研究——以邯郸市中心城区线性绿色开敞空间为例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tang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城市空间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不断激化,国内外绿道研究成为多个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城市绿道是生态与景观环境的一个研究方向。   城市绿道建设秉承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将高质量的市民生活和广泛的公众参与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城市绿道规划设计带来城市形态、行为模式及出行方式等方面的转变。在城市形态方面,尊重自然生态本底的同时充分挖掘资源节点,串联成线,进而塑造城市绿色空间网状结构形态;在行为模式方面,建设生态化生活方式的科普宣传栏,结合绿道沿线的实体设施,向人们大力倡导生态宜居的发展理念,如此良性循环将切实促进生态宜居生活的到来,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让城市居民享用绿色生态空间;在出行方式方面,规划建设低碳甚至零碳的步行道、自行车道或综合慢行道,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的空气污染、交通不畅、热岛效应等一系列现状问题。同时,在非机动车的使用中改善城市居民的亚健康状态,使游憩、运动与工作、通勤实现有机结合。   本文首先界定了绿道规划设计的概念以及概述了绿道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范围方法和内容框架。并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国外经验和教训,发现国内相关研究的契机和不足。   然后,通过对绿道及其相关概念的论述,明确了城市绿道在本文中的概念界定。并总结了城市绿道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应用了城市景观生态学理念、人居环境科学理念和3S信息技术。   接着,系统详细的阐述了论文的核心部分,即基于生态宜居理念的城市绿道规划设计研究。从城市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以城市绿道规划设计为研究对象,基于对景观生态学和人居环境科学理念的深入研究分析,将其融入并贯穿城市绿道规划设计体系的整个过程。在总结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现场调研到系统分析研究,从宏观、中观、微观的不同层次,探讨高密度城市化地区绿道规划设计理念、对策原则及其基本程序、技术方法和实践模式。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方法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主要依据和基础,同时以协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具体控制手段,以求保证城市绿道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性。   最后,研究以邯郸市中心城区线性绿色开敞空问为实践案例,具体介绍了邯郸市中心城区绿道规划设计是如何构思、规划布局和具体设计的。旨在将研究理论融入具体项目,同时希望通过项目的实施过程,能够反馈出更多的问题和不足,为以后城市绿道更完善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有益帮助。
其他文献
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场所,在人类漫长的生活生产中逐渐汇集了众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如今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和丰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日渐关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建筑空间环境。越来越多的设计工作者注重研究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探索人与环境、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
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带动城市人口迅速膨胀,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土地紧张、交通拥堵、生态恶化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智慧城市”应运而生。自此,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物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处于一种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双重演进之中,即我国一方面正处于一个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现代的非农经济过渡的工业化过程之中,另一方面又处于一个从传统农村经
学位
如今有关中国国内传统建筑的研究已经成果颇丰,使用的研究方法也较为成熟,而对于华侨在海外建造的建筑关注度相对较少。目前有关新马华侨建筑的研究成果分布较为零散,也没有
由于地球资源和能源的日趋枯竭,环境污染加重,生存环境逐渐恶化,人类迫切的需要解决怎么样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为世界总资源能源消耗构成中建筑占了相当大的部分,而随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居住问题更加突出。老年福利社区作为现代化文明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十分积极的义务与责任。   本文是一篇研究老年福利社区交往空间设
城市建筑环境色彩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流逝,未来色彩转变为当代色彩,并最终演化为传统色彩。面对这样复杂多变的现象,本研究以天津城市建筑环境色彩为研究对象,旨在
全球化已成为了当代社会的强势语境,建筑的地域特点逐渐有衰落和趋同的表现。乡村由于发展相对缓慢,受到的全球文化侵袭较弱,使得部分地域文化仍得以保留。近十年来,由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