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加快实现中国现代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公平正义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论文以南京市为案例,运用公共管理、政治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围绕如何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寻求相关的路径、模式,努力提供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论文首先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着手,概括了国内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观点和前沿理论。接着重点分析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国内背景,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目标和指标评价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衡量评价的四个主要指标,国家最低标准BPS-GB、百分考核制度CE、评价指数Ei、公众满意度指数SI,提出加强立法和规划、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多元化供给机制等加快推进的一般策略。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论文以南京市的相关实践进程为线索,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了实证分析。文章指出,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共融于国内背景,同时也更具有典型性。近年来,南京通过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不断缩小城乡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公共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以及公共交通等方面的差距,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长期二元结构影响,南京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仍然存在。针对南京实际,本文提出增强公共财政保障、大力发展郊县经济、加快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等增强供给能力的措施,以及合理规划配置资源、完善供给制度体系、强化目标绩效考核、推动供给方式多元化等提高供给效率的途径,以加快南京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努力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