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糠醛(学名呋喃甲醛)是迄今为止无法用石油化工原料合成而只能用农林植物纤维废料生产的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广泛应用于铸造、医药、化工、农药、石油、合成树脂及食品行业。糠醛价格昂贵,应用十分广泛,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具有经营利润高的优点。它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化工产品之一,我国的产品质量位于世界先进水平,贸易量居世界第二位,发展潜力较大,是一项以最小经济投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生产项目。 吉林省拥有得天独厚的黄金玉米带之称,全省近 200 万公顷的种植面积,年总产量1600 万吨的玉米,提供了 300 万吨的玉米芯,为糠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目前吉林省已经建有糠醛厂 46 个,年产量 35000 吨以上。对于吉林省来说,糠醛是进行生态农业省建设、活跃农村经济、解决剩余劳动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工业产品之一。 但是,糠醛产业属于重污染产业,其中最严重的是水污染,很多发达国家由于污染严重在二战后纷纷停止了糠醛的生产。糠醛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 CODcr、NH3-N、糠醛和乙酸,且浓度很高。我国也将此产业列为重点管理产业。 为此,本文首先对糠醛产业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做出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结合吉林省具有黄金玉米带的优势,分析了糠醛产业在吉林省发展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然后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工业生态学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通过实地踏查和实证研究的方式,选择了吉林省黄金玉米带具有代表性的西部、中部和南部,分别选出不同污染防治措施的三个糠醛项目,进行了实证研究。从生产工艺、项目概况、污染防治、生态环境影响和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各个项目在选址、污染防治措施的优缺点,并分析了由此引发的生态系统的转变以及对植被覆盖、土壤环境、水土流失及景观的影响;同时针对吉林省不同区域的地质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解决方案。其目的就是要遵循工业生态学、循环经济学理论原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如下对策和建议:积极扶持;合理选址;提升工艺水平;加强环境管理;科学决策。 论文首次针对吉林省不同区域的自然状况,糠醛项目对该区域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将来开展糠醛项目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探索作用,同时对吉林省发展糠醛产业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