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工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焦点,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不少工业园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甚至成为区域形象工程。 然而我国的大多数工业园区,由于规划建设者在园区发展上的指导思想错位,尤其是在只追求数量增加的思维模式的影响下,园区规划建设者对园区企业持续竞争力、区域特色产业优势的培育以及园区内企业间的相互联系并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这已经影响了工业园区的持续发展。 工业园区的一般特征是大量企业在一定区域的集中。但是,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和公共物品的共享并不必然产生聚集效应。工业园区的发展有赖于园内企业的产业关联性或者业务关联所形成的协同效应,即要求形成企业集群。 企业集群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集群内企业依据产业链的分工以及因长期合作所建立的信任基础,形成了非正式的合作契约,在这些企业之间,既有相互竞争,又有基于资源共享和专业分工所形成的协作。 本文从自发形成的企业集群入手,明确集群的核心概念,分析产业集聚的特征,总结出国内外成功企业集群的经验;以此为基础探讨如何让工业园企业发挥集群效用,地方政府如何模仿企业集群人工移植、培育工业园,指出工业园建设要基于集群才能发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从合作博弈的角度阐明园区企业分工协作所带来的好处。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工业园区企业集群化建设和发展的步骤:目标定位,发展模式制定,寻求地方政府支持等。并针对武汉的实际情况,对武汉市政府制定的发展规划进行了探讨。其中,地方政府在构建地方特色工业园区的过程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存在着四种职责模式可以借鉴。文章最后针对武汉的实际情况,对武汉市政府制定的发展规划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