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rrrr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以来,辽宁省国民生产总值增速在全部省份中频频垫底,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难题。作为国民经济第二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制造业在辽宁省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占据很高的比重,是带动辽宁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自2003年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以来,辽宁省制造业的总量及规模虽然有很大的发展,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其它制造业发达的省份相比市场化程度偏低,体现在制造业中的国有成分所占比重过大;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失衡,重工业偏重,轻工业偏轻;传统资源型产业的优势地位正逐渐丧失;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低等。制造业发展的质量直接关乎区域经济增长的速度及质量,为更好的促进辽宁省的经济发展及转型,以摆脱经济增速垫底的困境,本文针对辽宁省制造业自2003年来近十年的发展质量作了详细深入的考察。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行业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指标,是研究经济增长来源的重要工具。本文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发展质量评价依据,基于辽宁省规模以上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的DEA-Malmquist指数法,对2003-2012年间辽宁省制造业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且从时间和行业两个维度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如下:从时间来看,辽宁省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增长态势,但是增长并不稳定,呈现起伏波动的状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靠技术进步拉动,技术效率受规模效率制约改善幅度不大,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微弱;以区位熵作为依据将辽宁省制造业行业划分为集聚强化行业、集聚形成行业、集聚衰退行业和集聚劣势行业四类,发现集聚形成行业的TFP增长表现最为突出,而集聚衰退行业的TFP增长表现相对较差,全部行业的技术进步效应均为正,技术效率变动则因行业而已,但受规模效率不利变动的行业仍占据多数。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对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起到促进作用。本文总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续论,主要对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研究内容以及行文思路进行概述;第二部分是理论支撑部分,通过对经济增长理论的简单回顾,为本文后续章节的进行作好铺垫;第三部分是辽宁省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主要从规模、利税、就业和集群等方面对辽宁省制造业的发展进行描述分析;第四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首先介绍了 Malmquist指数的概念,其次在合理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辽宁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对测算结果从时间和行业两个维度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选取市场化程度和人力资源素质两个影响因素自变量,构建单因素回归模型,实证检验自变量对辽宁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作用方向,为本文的政策建议提供依据;第六部分是结论、政策建议以及创新与不足。
其他文献
计划免疫是人类控制疾病最有效最便捷的手段,它具有服务面广、工作量大、时间持久、技术性强等特点。因此,做好健康教育是巩固计划免疫工作成果、消灭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推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患者生化代谢的影响.方法 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日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5~10mg连续6个月, 观察血压、不良反应
大数据成为社会发展趋势,高校教育管理要想提高质量和效率,就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如何创新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模式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分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随着国内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投资型经济拉动方式在逐渐向消费型经济拉动方式转换。商用车企业普遍产能过剩,急需要企业重新深入研究外部环境的变化,结合自身现有
残酷的市场竞争和个性化的顾客需求,导致更多的产品拥有了易逝品的特性,使得易逝品供应链管理也更加重要。进口乳制品作为易逝品的典型代表,因其波动大、需求不稳定、残值低
前些日子参加了一个讨论会,讨论赵树理先生的《李有才板话》。座中一位青年提出了一件事实:他读了这本书觉得好,可是不想重读一遍。大家费了一些时间讨论这件事情。有人表明
企业运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其战略目标,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模块,对于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企业绩效管理水平差别很大,绩效管理
天疱疮及类天疱疮是皮肤科的危重病,其特点为在外观正常的皮肤和粘膜上发生松弛性大疱,使皮肤失去正常生理功能,并可伴有内脏损害,病情严重,可危及生命,死亡率一般可达22.5%。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