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在育龄期妇女中常见生殖障碍内分泌性疾病。其体内激素及代谢异常可显著影响妊娠结局,一些学者认为,高胰岛素血症可对子宫内膜功能和植入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妊娠并发症发生,例如,早期流产、早产、妊娠高血压等。此外,研究表明,PCOS患者中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人,当PCOS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处于妊娠状态时,加之孕妇本身体内雌孕激素的分泌,使胰岛素抵抗加重,血糖控制较一般T2DM合并妊娠患者更为困难,更易产生不良妊娠结局。妊娠时期血糖控制主要靠改善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及自我血糖监测,不能有效控制者,首选胰岛素治疗,但关于口服降糖药物能否用于糖尿病合并妊娠时期血糖控制尚存在争议。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PCOS患者孕期继续口服二甲双胍可降低流产、早产、妊娠高血压及其他不良妊娠结局,使二甲双胍在孕期应用逐渐受到重视,成为了世界热点话题。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观察研究PCOS合并T2DM患者妊娠期间继续应用二甲双胍对孕产妇、胎儿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以进一步权衡在PCOS合并T2DM患者妊娠期间应用二甲双胍的利弊,从而为该类患者提供更好的降糖治疗方案,避免不良妊娠结局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04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PCOS合并T2DM的孕妇9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收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胰岛素治疗。所有患者均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进行饮食、运动教育指导。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每月1次的随访,观察血糖控制情况,根据血糖变化及时调整二甲双胍及胰岛素剂量,并行产科超声及尿蛋白测定,直至胎儿分娩。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PG)、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情况(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胰岛素剂量、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观察两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并发症情况,前者包括妊娠高血压、蛋白尿、子痫前期、羊水增多、流产、剖宫产;后者包括早产儿、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新生儿死亡、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畸形及出生5分钟时的Apgar-score评分差异。结果:1.在妊娠3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FPG、2hPG、胰岛素剂量和HbA1c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6个月及分娩时,观察组FPG、2hPG、胰岛素剂量和HbA1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孕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情况如下,观察组出现妊娠高血压(5.7%vs25.6%,P=0.019)、蛋白尿(11.4%vs37.2%,P=0.010)、子痫前期(5.7%vs23.3%,P=0.033)、羊水增多(11.4%vs34.9%,P=0.016)、流产(5.6%vs20.8%,P=0.048)、剖宫产(11.8%vs31.6%,P=0.043)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新生儿结局情况如下,观察组新生儿中出现2例早产儿,而对照组有10例早产儿(5.9%vs26.3%,P=0.020);观察组新生儿中出现1例低血糖,少于对照组的7例(2.9%vs18.4%,P=0.037);观察组出现3例巨大儿(8.8%),平均体重3.58±0.35kg,对照组11例巨大儿(28.9%),平均体重3.80±0.43kg(P=0.031;P=0.018);在新生儿出生5分钟时的Apgar-score评分方面,观察组分数高于对照组(P=0.006);而两组在新生儿畸形和死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合并T2DM患者妊娠期间应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降糖治疗较单纯应用胰岛素降糖治疗可更好控制妊娠期血糖,避免不良妊娠、胎儿及新生儿结局,且不增加新生儿畸形及死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