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透煤层液态CO2爆破增透注气促抽瓦斯技术研究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in_wa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地质条件复杂,煤层瓦斯含量高,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困难,导致矿井瓦斯灾害频发。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延伸,煤层地应力和瓦斯含量增大,渗透率进一步降低,对煤矿安全生产威胁日益严重。低透气性煤层增透技术的研究与实施是提高瓦斯抽采效率、解决煤矿瓦斯灾害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损伤力学、断裂力学和流体力学等基础理论,结合煤层物理力学特性和渗透率特点,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井下工业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液态CO2爆破煤层增透的原理、爆破裂纹扩展规律和爆破效果,研究煤层注气的膨胀增透作用机理,提出低透煤层液态CO2爆破增透注气促抽瓦斯技术,最终达到增透煤层和促进瓦斯抽采的目的。主要研究:(1)液态CO2爆破技术研究液态CO2爆破技术原理及特点,为煤层增透、巷道掘进、工作面落煤、放顶等工作提供参考;采用压缩气体与水蒸气容器爆破方法计算型号为MZL200-1180/50的爆破器液态CO2的当量为180gTNT;监测并分析液态CO2爆破过程中主管内压力变化规律。(2)液态CO2爆破煤层裂纹扩展规律综合应力波、煤岩体力学、断裂力学等理论,研究液态CO2爆破致裂及增透机理;分析控制孔对爆破裂隙的导向作用;研究液态CO2爆破过程中粉碎区、径向裂隙、切向裂隙和环向裂隙的产生及扩展规律。(3)液态CO2爆破煤层数值模拟建立FLAC3D有限差分本构模型,研究地应力、控制孔、煤体硬度和孔间距对煤层液态CO2爆破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MPa地应力时,煤层水平层理上,单孔液态CO2爆破有效影响半径为出气孔方向6m和出气孔法向4m;煤体进行液态CO2爆破的理想f值范围是0.5~2.5;爆破器间距5m和爆破孔间距7.5m时,多孔连续爆破能够达到理想的爆破效果;监测与爆破不同距离煤体质点应力和位移变化曲线,结果表明:距离爆破孔由远及近煤层透气性的变化规律为负指数型增加。建立不同渗透率的单孔抽采COMSOL数值模型,结果表明:爆破前后钻孔抽采有效影响半径达到1.5m的时间分别为55d和10d。(4)液态CO2爆破井下试验在七台河矿区实施井下液态CO2爆破增透抽采试验,考察各试验地点爆破有效影响半径和透气性变化规律,并监测瓦斯抽采参数,得出:随着地应力的增加,液态CO2爆破有效影响半径线性减小;爆破后钻孔自然瓦斯流量衰减系数由0.7253d-1降低为0.0476d-1;爆破后煤层透气性系数提高17.49~22.76倍,瓦斯抽采浓度提高3.16倍,瓦斯抽采纯量提高5.75倍,瓦斯抽采混量提高1.71倍。(5)低透煤层液态CO2爆破增透注气促抽瓦斯技术研究煤层注气的膨胀增透作用机理,采用煤层注气抽采有效影响半径表征不同注气压力下煤层注气促抽瓦斯效果,进行COMSOL注气抽采数值模拟和井下试验,结果表明:煤层0.5MPa低压和3MPa高压注气抽采有效影响半径达到3.5m的时间分别为37d和20d,爆破后0.5MPa注气抽采有效影响半径达到3.5m的时间为20d,说明液态CO2爆破增透和煤层注气都能起到良好的促抽瓦斯效果;综合可行性、经济成本和促抽瓦斯效果选定液态CO2爆破煤层注气为理想促抽瓦斯技术方案,并在亭南煤矿205工作面进行现场应用,爆破后注气抽采平均瓦斯抽采浓度提高2.57倍,瓦斯抽采纯量提高8.92倍,瓦斯抽采混量提高3.43倍。低透煤层液态CO2爆破增透注气促抽瓦斯技术的研究,对降低煤层增透成本、提高增透效果和瓦斯抽采效率具有现实意义,为低成本增透和强化瓦斯抽采技术的实施推广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煤矿重大安全事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发生在综采工作面,综采工作面系统包括作业人员、采煤机等设备、顶板地质结构等多种因素。安全事故具有随机性、多发性、突发性等特点,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将复杂系统理论引入到综采工作面,通过煤矿综采工作面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提取4个二级因素、22个三级因素,分别构建解释结构模型和结构模型方程,构建了4级递阶结构,研究了各
煤炭自燃严重影响煤炭的安全开采,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生成的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环境。目前注惰气防灭火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实现采空区惰化、防止煤炭自燃的技术途径。采用氮气和二氧化碳为主要成分的电厂烟气替代传统氮气可有效地节约生产成本,同时亦能吸附封存烟气中的CO2等有害气体,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本文采用自制的常温常压吸附装置,模拟矿井采空区温度及压力和塔山矿坑口电厂烟气组成及含量,根据常压容量法实验研究煤对烟
经济发展对城市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但城市环境又需要经济投入来保护和改善,如何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活非常重要。本文对阜新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进行评价。针对评价过程中存在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模型构建问题,构建了考虑阜新市特点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考虑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预测方法,提出综合协调发展度评价方法,并进行验证。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构建
在关注环境的同时,保持企业稳步持续发展,是当下钢铁企业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问题。运用“技术效率”评价方法,评价环境约束下我国钢铁企业技术效率,这一做法有效地将环境与钢铁企业发展纳入统一架构。文章沿着“评价指标识别——评价模型构建——技术效率评价实证研究——技术效率制约因素研究及敏感性分析——技术效率提升路径”的逻辑主线进行研究。首先,基于环境约束、企业经营范式、效率评价等相关理论知识,严格遵循钢铁企业
高瓦斯特厚煤层分层开采时,下分层卸压瓦斯大量涌入采空区导致上隅角瓦斯超限事故频发。亭南矿主采4#煤层是高瓦斯特厚煤层,针对该煤层工作面上隅角瓦斯频繁超限难题开展了下分层水平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研究。下分层水平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对高瓦斯特厚煤层瓦斯治理具有重大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下分层布置抽采钻孔需要考虑采动过程中钻孔的稳定性、下分层卸压瓦斯运移规律以及钻孔抽采影响范围、抽采效果等
矿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矿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尾矿问题。尾矿年排放量巨大,但利用率较低,其资源化综合利用已成为我国保护生态环境、消除尾矿库安全隐患等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论文针对新华钼尾矿开展了“多矿物分离富集与高效洁净利用”研究,结合钼尾矿矿物组成及化学成分分析,通过实验室可选性试验研究,确定了钼尾矿梯级加工利用的研究方案,实现了钼尾矿多矿物分离富集,并利用节能矿物的陶瓷原料-透辉石
煤矿事故中,瓦斯爆炸是破坏程度最严重的事故之一,而瓦斯爆炸冲击波及火焰锋面可能会二次点爆其他位置积聚瓦斯,加速火焰锋面及冲击波传播,并能产生更高的超压,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实验研究瓦斯爆炸冲击波规律过程中也发现,冲击波在管道中传播呈非线性衰减,而1m3瓦斯/空气预混气体在1 atm、20℃、瓦斯浓度7%、电火花点火及无障碍物影响条件下激波传播6m依然具有引爆瓦斯的能量,为避免瓦斯爆炸诱导
刨煤机作为开采薄与极薄煤层的大型采煤设备,其动态特性直接影响着整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是直接影响煤炭的开采效率的主要因素。为此,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刨煤机系统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生成了刨削深度修正系数及刨削速度修正系数的拟合公式。针对传统刨刀截割载荷模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刨削深度修正系数与刨削速度修正系数对传统的刨刀三向载荷公式进行修正的方法。利用刨煤
地震波在场地传播中产生相干效应、行波效应及衰减效应,这些效应随场地特征的不同而不同。酒杯型输电塔线体系具有柔性高、跨度大、非线性强以及空间耦联性突出等特点,使得地震有可能引发该结构体系多阶振型响应。抗震规范对此类空间结构,明确提出应按单点一致、多点、单向多点及多向多点输入进行抗震计算,多点输入时应考虑地震波行波效应等要求。因此,在考虑场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酒杯型输电塔线耦联体系地震响应分析尤为重要。
应急物资储备库是应急救援的依托载体,是服务于突发灾害事件的应急设施。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问题是应急设施选址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事关应急救援的紧迫性和应急物资分配的及时性。自然灾害及各类突发灾害事件的破坏力和中国现阶段应急物资储备不足、应急物资储备库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衡及选址不合理凸显的事实,迫切要求应急管理部门加快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而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优化模型的构建和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