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学语文教材性别差异分析——以武汉市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c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的性别问题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起就在西方逐渐引起了关注,研究者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指出:“重男轻女”已成为教材的一大弊病,它导致女性在教育过程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在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有研究者也对语文、英语等教材进行了分析,其研究结果与国外研究有惊人的相似。目前,男女教育机会公平作为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已经得到社会的重视,而消除课程和教学中的性别不公平是实现男女教育机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小学阶段是学生性别观念形成的关键期,小学教材中渗透性别公平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主课,其高度浓缩的主流社会性别文化是其他学科课程所无法比拟的。所以,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性别差异研究,是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中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本文主要是通过内容分析法研究武汉市目前正在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揭示这些教材中的性别差异问题。文章通过分析这些教材中性别差异的程度、产生的原因及对教育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实现性别公平的对策。 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部分,对有关教材中性别问题研究的已有成果进行梳理,寻找本研究的学术史起点,明确研究的任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性别差异分析的意义; 第二部分是研究过程的设计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并在前人的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分析框架; 第三部分是研究结果的分析部分,按照设计的框架,对人教版和鄂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性别差异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分析和具体内容分析,并横向比较分析人教版与鄂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的性别差异,得出研究结论; 第四部分现象与问题的反思部分,在得出的人教版和鄂教版教材中有关性别差异问题的结论的基础上,找出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并探讨其影响。 第五部分对策思考部分,在认识现实教材性别公平化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建议。
其他文献
一般而言研究者都认为IRP是一种储存在记忆中的价格,其是以过去的购买经验中所观察到的实际价格为基础的。采用这样的定义方式,研究者提出了许多关于IRP形成的模型,这些模型大多
王文治,字禹卿,又字禹敷~1,因“家与沈存中(括)梦溪相近,自号梦楼”~2。后得明董其昌书“快雨堂”一匾,遂以此为斋名。生于雍正八年(1730),卒于嘉庆七年(1802),年七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