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摆脱不发达状态,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历史任务,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议题;而城市化的健康与否,与城市化过程中所采取的途径和方式,即城市化发展的战略有直接的关系,正因如此,长期以来关于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理论探索和争论从未停止过,从小城镇发展模式到大中小城市、小城镇的协调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回顾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历程,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具有异于他国的发展特质,概括来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不协调性,城市化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工业化,从表象看,城市化大有自我发展的迹象,城市化已成为当前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城乡二元发展的不协调性,产生于计划经济下严格的户籍制度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城乡二元机构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区域发展的不协调性,由于我国的不均衡发展战略,导致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城市化发展水平也呈现了明显的东高西低的态势;环境资源的双重约束,我国城市化起步晚,在当前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的国际大环境下,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令城市化的发展环境雪上加霜;当前,我国城市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实现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成为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就目前情况而言,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城市化发展速度: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从而影响了我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二是城市化的质量问题:城市规模扩张的压力日益显现,城市化粗放型发展模式暴露诸多弊端,城市化品质亟待提高,城市化发展面临着从规模扩张到品质提高的战略转型。三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其他问题:这包括人口的转移、生态的保护。城市化建设中的生态性、社会性问题日渐突出,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对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变迁和影响作用,已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民工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战略。在城市化发展面临战略转型的时期,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市化发展,坚持立足本国实际、着眼长远、协调发展的原则,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综合角度制定城市化发展战略,以城市群发展模式优化城市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具体来讲,应做的: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小带大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心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同时逐步打破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坚持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变城镇居民,鼓励各地探索相关政策和办法,合理确定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