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圣玛利亚女中历史建筑考证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ws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第四批近代优秀历史建筑--圣玛利亚女中(下简称SMH)因故遭误毁,对其历史的抢救性保护和历史建筑的复原研究工作由此展开。   研究工作的重点集中在对其历史的考证上,考证的目标是通过多视角的解读使历史建筑的信息得到由表及里的深入挖掘。落实到的具体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历史建筑实体及其中所发生的活动方式,日常使用者对学校形象的记忆,以及设计者所表达出的关于理想模型的设计理念。   由于历史上建筑图纸信息的缺乏,研究工作的展开基于一手的现状测绘数据和历史档案史料,后者又以学校数十年来连续的年刊为主,其中集合了大量学生对此历史建筑的亲历亲感。   最后,对研究工作进行了反思,总结SMH的价值呈现,并对进一步的工作进行了简要讨论。
其他文献
利用地下空间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性化地下空间设计正在受到人们关注,克服地下环境缺陷,解决基本的视见问题成为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目前我国还缺乏对地下建筑采光
中国当前正处在快速城市化阶段,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日益成为国内研究的热点。本论文在国内外诸多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湖北省仙桃市陈场镇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基于农户的角度
本文是都江堰规划局委托的科研项目《世界文化遗产地都江堰城市新建筑控制体系研究》的子课题。在该项目的框架下,本文以城市设计为指导思想,对都江堰的城市空间类型和空间关系
建筑物出现渗漏水是用户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节能住宅普遍采用新型的墙体材料和保温节能材料后出现的渗漏水现象,对当前的节能住宅发展非常不利。面对这一问题值得
从《城市规划法》到《城乡规划法》,我国规划法规体系基本法的修改,必将引起其他各层次规划法规修订的连锁反应。   论文以上海市规划法规体系为研究对象,基于《城乡规划法》
在眼睛的世界里,色彩是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只要有光的地方,就有五彩缤纷的色彩。城市是人类聚居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形式,是物质和精神要素的综合反映体。在当今城市发展中,严峻
中国历史悠久,文明辉煌灿烂,广袤国土上遗留着大量的文化遗址。然而相对于文化遗产的丰富多彩,我国遗址博物馆的整体设计水平不尽人意,经常表现出思想保守,缺乏创造力的缺点。本文
当前国内旅游业迅速发展,大大促进了风景区建筑的繁荣。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建筑,风景区建筑与自然环境结合更加紧密,景观性更强,在设计时需要对中国传统园林空间有所借鉴。为此,本文
目前我国共有资源型城市118座,总人口达到了1.54亿人。这些城市大多为工矿型城市(城镇),因厂设城,因矿设镇,承载能力低下,不少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的严峻形势,产业
塔源自古印度,与中国本土建筑相结合,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重要类型,早期木塔与砖塔并行发展,渐渐砖塔成为中国古塔的主流,并大量留存至今,也是本文的研究对象。唐宋是中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