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广州市作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网络经济发展迅猛,2017年网络零售交易额3185.05亿元,位列全省第一,跨境电商进出口、快递业务量位居全国第一。与此同时,广州市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在监管队伍人员配置、网络监测平台建设、各方协同共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网络虚假宣传、虚假广告、假冒伪劣商品销售、非法代购、消费欺诈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阻碍了广州市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以广州市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实践为对象,运用回应性监管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分别从监管制度、监管主体、监管手段等维度对广州市网络商品交易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广州市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存在的网络经营主体情况不明数据不清、网络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网络消费投诉居高不下、网络监管力度偏弱等问题是由于网络监管制度不健全、诚信体系不完善、监管队伍力量不足、协同管网机制不畅、监管技术手段落后等原因造成的。根据以上分析并借鉴国内外一些地区的监管经验,提出要完善制度建设、坚持“依法管网”,加强队伍建设、推行“网人治网”,构建多元共治格局、实现“协同管网”,加强技术支撑、推动“以网管网”等一系列建议和对策,初步回答了网络商品交易市场为何管、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等问题,对提升广州市网络商品交易监管效能,促进广州市乃至我国网络商品交易市场健康、和谐、有序发展有一定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