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性粒细胞MPO完全缺陷家系的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dfhdgfhd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1个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完全缺陷家系进行系统的分子遗传学研究,阐明中国MPO完全缺陷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和MPO分子遗传改变对其生理学、病理学作用的影响水平及其分子机制。为进一步开展MPO生物合成机制及其生理和病理学研究提供有力的试验材料支持。【方法】1.收集家系血液样本,分离中性粒细胞,并抽提基因组。设计引物扩增MPO基因转录调控区和12个外显子区,分段扩增MPO基因。比较分析家系样本与正常对照间基因序列差异,绘制家系图。2.对中性粒细胞内MPO进行活性检测、MPO细胞化学染色以及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MPO荧光抗体与MPO的杂交信号,从而分析MPO缺陷中性粒细胞内MPO的氧化活性、表达水平以及定位情况。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分离中性粒细胞匀浆样本,利用MPO抗体通过Western-Blot分析中性粒细胞中MPO的存在情况。3.分别提取放线菌酮(Cycloheximide, CHX)处理前后中性粒细胞总RNA,利用real-time RT PCR技术检测MPO mRNA相对正常对照的表达水平,研究此突变分子机制。【结果】1.通过对家系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患者MPO基因11号外显子第1805个碱基由G突变为A(TGG> TAG),提前产生终止密码子,为W602X纯合子;而其家庭成员中患者母亲及儿子均为W602X杂合子,此位点为G/A。家系图谱提示此缺陷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患者中性粒细胞中MPO活性不到正常对照总量的5%、MPO化学染色完全阴性、荧光显微镜显示MPO荧光染色阴性、Western-Blot显示患者MPO完全缺陷,而正常对照染色阳性明显。患者女儿与儿子以上结果均接近正常对照一半。3. Real-time RT PCR显示患者中性粒细胞MPO mRNA表达水平不到正常对照1%,而中性粒细胞经CHX处理后MPO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提示中性粒细胞内MPO mRNA存在降解,而此降解和无义突变介导的mRNA降解(nonsense-mediated mRNAdecay, NMD)密切相关。【结论】本实验发现MPO完全缺陷患者一例,缺陷为11号外显子第1805位碱基G突变为A(TGG> TAG)所致(NG009629.1:c.1805G>A),即W602X纯合子突变。这一突变导致提前产生终止密码子(premature termination codon, PTC),继而激活NMD使产生PTC的MPO mRNA降解,使MPO转录异常而导致完全缺陷。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门诊青光眼的疾病构成与年龄、性别分布及其变化特点,并与住院青光眼患者调查资料对比,分析其差异原因,为青光眼的防治研究提供新的流行病学资料。   方法:对2012年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探讨抗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制
本研究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破骨前体细胞microRNA表达谱改变  目的:分离纯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和绝经后骨量正常妇女的CD14+外周血单核细胞(P
目的:  研究microRNA-200c与Zeb1构成的双向负反馈调节通道对眼内恶性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成瘤能力及迁徙转移能力的调控作用。  方法:  1) miR-200c对眼内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