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PLS技术的网络仿真分析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ak47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nternet在近些年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网络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人们已不满足目前IP网络所提供的E-Mail、上网等服务,还希望能够得到诸如宽带、多媒体、QoS等多种业务,这对Internet服务提供商(ISP)提出了新的挑战。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多协议标记交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技术,它是一种根据“带路由信息”的标记进行分组交换的新型网络通信技术,结合了交换技术和路由技术的诸多特点。目前,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作为下一代网络中的一项交换技术,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网络仿真在今天的通信与网络领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它通过数学建模和统计分析的方法模拟网络行为,从而获得特定网络的性能参数和统计报表。本文介绍了OPNET的建模层次和建模方法,给出了OPNET进行网络仿真的步骤,利用OPNET对局域网和MPLS的一些特性设计出网络模型,并对原有网络模型和应用了MPLS技术的新网络模型进行仿真并对相关性能进行了测量,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到我们所关注的新网络指标相对于原网络有了显著提高,如服务质量的提高。工程中网络性能的预测是我们利用新技术建设实际网络的重要参考依据,提高网络利用率的同时,降低了投资风险。论文的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网络仿真技术和MPLS技术的发展现状,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详细阐述了MPLS网络的工作原理,特别是集成服务、区分服务和流量工程。第四部分,简要介绍了仿真工具,OPNET Modeler的工作环境,并且给出了所研究的MPLS网络的几个实验以及对仿真结果的分析。最后,本文对所研究的成果做了总结。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作者介绍了现代城建工程中的无粘结预应力空心楼盖的施工方法与工艺流程以及相关的技术措施,并对预应力筋张拉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空心楼板 预应力 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现代城建工程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共29 层,建筑面积118 000 m2。其中裙房楼盖局部都采用现浇预应力空心楼板技术,空心板板厚450 mm,双层双向配筋,板底(2×16+6×16)
期刊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微电子、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视频在信息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视频图像处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的迅猛发
摘要: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无损检测对于保证混凝土质量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混凝土无损检测的主要方法及其特点,为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提供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 混凝土;无损检测  混凝土是目前建筑工程中用量最大的工程材料,其质量的好坏极大影响着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混凝土的配料和搅拌已经完全自动化,但其浇筑和养护成型等工序还必须依赖人工完成,因此混凝土的質量与操作者有
期刊
随着地震勘探不断地深入发展,地震资料的处理量和解释量也日益快速增长,并且在地震数据的传输和存储过程中还含有较大的冗余数据量,因此对地震数据进行合理的压缩处理已经成为一
【摘要】:背栓干挂石材以其特有的抗震抗风、施工方便、易于维修、进度较快、  不易污染等优点,深受越来越多建筑师和建设业主的青睐,在外墙石材工程中逐  渐被广泛应用并推广,本文结合西安北站站房外墙石材工程施工,简要阐述背栓  干挂石材幕墙结构原理、性能特点及施工工艺  【关键词】:背栓 干挂石材 施工工艺    1 工程概况及设计理念  西安北站为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新建的铁路客运站,是国家“十一五”规
期刊
扩频通信系统的一个主要优点在于宽带信号能与窄带通信信号共享信道而彼此间不会产生严重干扰。虽然扩频信号本身拥有抗任意类型窄带干扰的能力,在解扩和解调之前进行窄带干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系统已成为计算机领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近年来新兴的研究热点。ARM7TDMI是一种高效,低功耗的RISC处理器,以该内核为核心的 LPC2210 是一款基
未来无线通信业务要求系统能具有高质量高速率的数据传输能力,而无线频谱资源却极为紧缺。系统要保证可靠高质的服务,频谱资源利用程度提高的必要性变得尤为突出。正交频分多
码分多址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系统容量大等优点,但是多址干扰的存在限制了系统的容量和性能。为此,人们提出采用多用户检测技术来抑制多址干扰。目前,大多数的多用户检测算法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为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建筑节能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将会达到良好的建筑节能的效果。通过高效的施工管理,高效地利用资源,从而实现提高项目管理综合效益,促进整体优化的目的,这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下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施工管理    1 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节能技术  1987年世界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