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电视谈话节目中的自译现象——从传播学视角分析中央九台Up Close栏目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ongqing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大众传媒已成为对外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以对外交流为根本目的的谈话节目肩负传达文化信息的使命。因此,和普通谈话节目相比,对外交流访谈节目侧重于一种特定模式,即源语文化背景的主持人和嘉宾直接用译语进行交流,向目标受众传达源语文化信息。 本文尝试从传播学视角对以对外交流为目的的电视谈话节目,如中央九台UpClose节目的翻译做出初步研究,作者发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采用“自译”来解决谈话节目翻译中存在的困难。作者对自译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对自译的成因、目的、优势和前景进行了研究。 本文以传播学理论为切入点,分析探讨了UpClose中的自译现象。作者首先对谈话节目的定义及分类作了研究,并阐述了传播学理论应用于谈话节目自译的可行性。在传播学理论的基础上,作者对自译的过程、自译者的角色、自译的对象及目标进行了分析。其次,以UpClose的语料为基础,作者分析了包含文化内涵的词语和谚语的自译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针对不同的观众群体,自译者有两种翻译策略,即归化和异化。通过对语料的分析,作者发现自译是电视谈话节目翻译的一种有效方式。同时研究还表明,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谈话节目中的主持人和嘉宾就是信息传播者,自译的目的是达到有效的对外传播。作者还大胆设想,随着全球化进程和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自译在对外传播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人们对于“自主学习”这一概念的日益关注并把它当作一种教育的目标可以追溯到20世纪尤其是二战以后在社会科学、心理学、哲学等研究领域里的一些重要变化。研究者对于“自主
创作《地狱之门》对雕塑艺术大师罗丹而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同样也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罗丹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在这部作品中融入了他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地狱之门》并不
翻译的第一步是对文本的理解,所以提这样一个问题似乎是有益的:为什么文本可以被阐释?或者说文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被阐释?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就涉及了文本的理解问题。这篇文章拟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英语写作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项棘手课题,由于以往部分教育工作者往往侧重于词汇、句式和语法的教学,忽视了语言结构是如何在语篇中运用的,从而导致英语写作只停留在句子层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