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控释肥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ix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水稻生产中主要通过尿素的分次追肥来满足水稻不同生育期氮肥需求,这种多次追肥方式加大了劳动力投入,农民也不易掌握正确的施肥时间;同时面施尿素也加大了氮素损失,作物肥料利用率低,造成了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因此,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的施肥技术,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本研究试验于2017年在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南京农业大学水稻试验基地进行,通过设置2种施肥方式(撒施和机械侧条施肥)和3个缓控释氮源(硫包衣尿素,SCU;树脂包衣尿素,PCU;缓混肥,BBF),以常规分次施肥(CK)为对照,研究缓控释肥不同施肥方式对机插水稻产量、氮肥吸收和品质形成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吸收的影响撒施处理下BBF的氮肥释放规律与CK相似,保证了水稻分蘖期和穗分化-抽穗期的氮肥供应。一次性撒施SCU和PCU很难满足水稻整个生育期氮肥需求。与撒施相比,侧条施肥相应的延长了肥料释放时间,并增加根际土壤NH4+-N含量。与撒施相比,SCU侧条施肥提高水稻产量22.86%,氮肥利用率80.92%;PCU侧条施肥下的产量无显著影响,提高氮肥利用率24.32%;BBF侧条施肥的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有提高,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结果表明,SCU和BBF的侧条施肥较CK提高了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2.对水稻品质的影响各缓控释肥处理间因其养分释放模式的明显不同,显著影响了籽粒灌浆过程中的碳、氮代谢,对稻米的外观(垩白)、加工、营养和食味品质均有较大影响。缓控释肥的运用较常规分次施肥有效地提高了稻米的食味品质,但降低了营养品质,对外观和加工品质的影响因肥料类型和施肥方式表现不一致。从缓控释肥类型间的比较来看,SCU具有最高的食味和加工品质,最低的营养品质和外观品质(垩白率和垩白度);其中垩白率和垩白度均显著高于CK。与PCU相比,撒施BBF具有更高的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更高的崩解值和更低的消解值)。与撒施相比,SCU和PCU侧条施肥,降低了支链淀粉含量,提高了各蛋白组分和总蛋白含量,最终降低了米质粘性和适口性。且侧条施用PCU降低了糙米率和整精米率。与撒施相比,侧条运用BBF营养品质略有降低,但其他各品质指标基本无明显差异。综合分析表明,BBF在两种施肥方式下均可获得与常规分次施肥相同的外观、加工品质,和更高的蒸煮食味品质。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品质、氮肥吸收和利用,本研究认为侧条施肥下的SCU和BBF是一种可以有效取代常规分次施肥的方式。
其他文献
现代化战争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变化快而多的特点。军队必须对空前的战争强度和范围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围绕战场的军事行动可能是连续的和持久的,现代化的军事手段高度
管道和渠道是水利工程中主要的输水建筑物,它们的水力参数作为这两种输水设施重要的参数,在管道和渠道设计中起重要作用。管道的阻力参数主要包含沿程水头损失系数λ等。渠道
生物安全是近年来国外提出的有关集约化动物养殖生产过程中保护和提高畜禽群体健康状况的新理论,特别是由于SARS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疾病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暴发流行,使动物疫苗
随着《民促法》的修正完善,各地民办教育如火如荼地开展,教育市场化倾向也愈加明显,作为教育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师,也会顺着市场的价值规律进行合理的配置,而民办学校教师
<正>干燥综合征(sjoegren syndrome SS)是一种侵犯外分泌腺,尤其是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高度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最常见表现为口眼干燥,但其临床表现还
会议
<正>目的了解妊娠期妇女肝炎的临床特点,以利于更好地对妊娠妇女进行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因肝损害住院的78例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炎病因、血清病
会议
根据2013年测度省级政府效率的思路、指标与方法,结合《2013中国统计年鉴》、《2013中国经济年鉴》、《2013中国环境年鉴》、《2013中国法律年鉴》等数据,本书测度了2014年中
会议
非线性泛函分析是一门既悠久又现代的学科,它的丰富理论和先进方法为解决当今科技领域层出不穷的非线性问题提供了卓有成效的工具,作为自非线性泛函分析中衍生发展起来的新的分
本文从宗教产生的根源以及原始的宗教观的角度比较了中国与古希腊的文明,分析了中国宗教信仰中典型的"天命观"与古希腊宗教中典型的"人神观"对两大文明造成的影响。首先,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