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水稻生产中主要通过尿素的分次追肥来满足水稻不同生育期氮肥需求,这种多次追肥方式加大了劳动力投入,农民也不易掌握正确的施肥时间;同时面施尿素也加大了氮素损失,作物肥料利用率低,造成了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因此,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的施肥技术,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本研究试验于2017年在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南京农业大学水稻试验基地进行,通过设置2种施肥方式(撒施和机械侧条施肥)和3个缓控释氮源(硫包衣尿素,SCU;树脂包衣尿素,PCU;缓混肥,BBF),以常规分次施肥(CK)为对照,研究缓控释肥不同施肥方式对机插水稻产量、氮肥吸收和品质形成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吸收的影响撒施处理下BBF的氮肥释放规律与CK相似,保证了水稻分蘖期和穗分化-抽穗期的氮肥供应。一次性撒施SCU和PCU很难满足水稻整个生育期氮肥需求。与撒施相比,侧条施肥相应的延长了肥料释放时间,并增加根际土壤NH4+-N含量。与撒施相比,SCU侧条施肥提高水稻产量22.86%,氮肥利用率80.92%;PCU侧条施肥下的产量无显著影响,提高氮肥利用率24.32%;BBF侧条施肥的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有提高,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结果表明,SCU和BBF的侧条施肥较CK提高了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2.对水稻品质的影响各缓控释肥处理间因其养分释放模式的明显不同,显著影响了籽粒灌浆过程中的碳、氮代谢,对稻米的外观(垩白)、加工、营养和食味品质均有较大影响。缓控释肥的运用较常规分次施肥有效地提高了稻米的食味品质,但降低了营养品质,对外观和加工品质的影响因肥料类型和施肥方式表现不一致。从缓控释肥类型间的比较来看,SCU具有最高的食味和加工品质,最低的营养品质和外观品质(垩白率和垩白度);其中垩白率和垩白度均显著高于CK。与PCU相比,撒施BBF具有更高的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更高的崩解值和更低的消解值)。与撒施相比,SCU和PCU侧条施肥,降低了支链淀粉含量,提高了各蛋白组分和总蛋白含量,最终降低了米质粘性和适口性。且侧条施用PCU降低了糙米率和整精米率。与撒施相比,侧条运用BBF营养品质略有降低,但其他各品质指标基本无明显差异。综合分析表明,BBF在两种施肥方式下均可获得与常规分次施肥相同的外观、加工品质,和更高的蒸煮食味品质。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品质、氮肥吸收和利用,本研究认为侧条施肥下的SCU和BBF是一种可以有效取代常规分次施肥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