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换乘流线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uangting198198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是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衔接换乘的重要节点,换乘流线的合理设计是枢纽交通转换功能实现的核心要求。换乘流线设计实践中,建筑设计专业往往通过建筑空间布局实现流线设计,但存在各运输方式建筑模块布局条块分割、规模庞大、换乘距离长等现象,也缺少对复杂客流需求的定量把握;交通专业则聚焦于后端的流线组织,优化幅度较小。在铁路综合客运枢纽集约化、立体化、复杂化以及与城市功能更紧密融合的发展趋势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内各运输方式功能模块空间的布局也呈现立体化、分散化、灵活化的趋势。因此枢纽设计研究中,越来越重视流线设计在灵活反映客流需求、指导设施设备与建筑空间配置等方面串联枢纽设计的链条作用。构建换乘流线网络协调优化各运输方式功能空间布局、换乘设施与换乘空间配置是枢纽一体化、精细化、人性化设计的有益尝试。论文剖析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发展趋势、功能定位、分类分级与功能模块构成,在对换乘流线内涵重新界定与剖析的基础上,将换乘流线网络设计划分为换乘流程分析、换乘流线网络设计、换乘设施设备配置及建筑空间设计三个阶段,构建了分阶段的换乘流线网络设计方法。换乘流程分析阶段,详细分析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内对各运输方式间换乘流程的活动主体、活动内容、活动间连接关系、活动需求量以及活动实现方式。换乘流线网络设计阶段分为初始流线网络设计、流线网络优化两个环节。首先以换乘效率为主要考量,分析各运输方式换乘起终点区域布局影响因素,生成布局选址待选集,并确定优先度顺序,锚定换乘起终点位置,在行人路径选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行人在换乘效率方面的考量生成并优化换乘流线基础网络,基于改进的最短路配流算法对基础网络交通配流,根据起终点待选集进行换乘流线初始网络方案的比选,开发了实现换乘流线初始网络自动生成与比选的程序;其次,运用空间句法,对基础换乘网络进行凸空间、视线、轴线、线段分析以及相关变量参数的计算,分析流线网络整体优化考虑因素,提出流线网络优化策略。换乘设施设备配置及建筑空间设计阶段,定义换乘流线功能节点的概念与分类,对应换乘流程分析及换乘流线网络结构,开展功能节点布局,以串联换乘设施配置、换乘流线空间设计及换乘导向标识系统布设,基于功能节点交通承载量,测算设施设备与建筑空间规模,分析导向标识系统的构成与分级,分功能节点类型提出导向标识系统布设方法。论文以无锡站北广场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为例,运用分阶段换乘流线网络设计方法开展换乘流程分析、换乘流线网络构建以及设施设备配置、导向标识系统布设等实证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
其他文献
初中生的英语听力训练,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初中英语的听力教学与教学大纲上所规定的目标尚有一定差距。大多数学生虽对笔试得心应手,可一到听力考试却开始心生
介绍北京市轨道交通房山线阎村车辆段检查坑整体道床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在工期紧,施工条件复杂,交叉作业频繁的情况下很好地保证检查坑整体道床的施工质量。检查坑架
就目前的医学教育制度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提出了讨论,深入分析了对学生学习动力影响的几个现实因素,并提出一些改革目前医学教育方法的建议.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初步完成,基因组计划对人类自身产生的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采用哲学理论体系中的辩证方法,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阐述了人类基因组
结合大包电化改造工程采用固定拔接线路架桥机架梁方案的实例,通过在实施新建桥梁所在绕行段新旧线路拨接点附近,抽换既有普通枕为整组岔枕,辙叉处使用设计长度的钢轨铺设;利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