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电影改编的去精英化之路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z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许多电影来自于对文学作品的改编,但对精英文学的态度前后却大相径庭,下面就分别阐述之。80年代初期,以谢晋为代表的第三代导演在改编理念上遵从”忠实于原著”的改编理念,这种改编提升了谢晋电影的人文维度但也给谢晋电影带来了独立品格不够的缺陷。80年代中后期文坛上涌现了文化寻根的热潮,精英作家们反思历史,寻找民族文化之根,这些作家的启蒙姿态和精英立场引起了刚刚登上影坛的”第五代”导演情感上的共鸣,于是他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优秀的文学作品。但是“第五代”导演并不拘泥于“忠实于原著”的改编理念,而是对原著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编,以为“我”所用。90年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化时期,精英作家也在震荡中分化,一些作家依旧坚持着一贯的精英立场,而王朔的出现则震惊了文坛。他用戏谑、嘲笑的口吻消解着崇高和神圣。在港台娱乐片浪潮的冲击下,张艺谋、陈凯歌开始了艰难的转型,他们开始向商业倾斜,陈凯歌把他的目光投向了香港通俗作家李碧华;而张艺谋则为人们奉上了一部“黑帮”类型片。新千年以后,网络的出现降低了作品发表的门槛,一时间,人人都是作家,青春文学,身体叙事,大话文学,众声喧哗,作家传统的精英身份一去不复返。受全球化的影响,张艺谋、陈凯歌此时纷纷遗弃了精英文学迈向他们的“大片”时代。这一时期,影坛上被称为“第六代”的新锐导演崛起,他们秉承着“纪实”的原则自编自导,用镜头展示着边缘人物的群像,精英文学被彻底的遗弃了。
其他文献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要顺应教育改革理念,加强对小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调动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践中创新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
期刊
姚振宗在目录学方面着述颇丰,并形成了自己的目录学思想,在目录学方面水平很高,《清史稿·文苑列传》赞誉姚振宗:"目录之学,卓然大宗。"①。由于姚氏具备很好的目录学素养,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