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介入治疗结核性气管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胸科医院2006年12月~2010年2月期间收住院的26例结核性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这26例患者,均实施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分别于术前和最后一次术后当天,测量了患者狭窄段气管直径和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0),检测了动脉血气分析,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了记录。对所有患者进行8~46个月,平均28.3个月随访。结果:26例患者经支气管镜检查证实气管不同程度狭窄,病史、病理及痰菌检查提示为气管结核,根据病史的不同已分别给予初治、复治、耐药方案抗结核治疗,分别接受气管球囊扩张术1~6次,平均(2.92±1.49)次。经过高压球囊扩张术后,狭窄段气管管径明显增大,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即刻疗效达100%。狭窄段气管直径由(5.00±1.52) mm增加到(10.65±1.81) mm(P<0.01)。FEV1.0由(1.18±0.33) L升至(2.08±0.40) L(P<0.01)。动脉血气分析提示动脉血氧分压(Pa02)由(53.40±6.00) mmHg升至(89.55±7.50) 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由(48.90±5.10) mmHg降至(36.75±1.95) 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Sa02)由(84.68±3.67)%升至(97.91±1.41)%(P<0.01)。26例接受该术的患者,除2例出现气胸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经过8~46个月随访,定期复查胸部X线、肺通气功能和支气管镜等检查,69%(18/26)的患者诉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缓解。随访期内狭窄段气管腔保持通畅,未见明显缩窄。19%(5/26)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因气管壁较多干酪样坏死物形成及肉芽组织过度增生而接受了高频电刀、冷冻及钳夹等联合治疗。12%(3/26)的患者因气管管腔回缩需联合高频电刀切除过度增生的瘢痕组织及反复球囊扩张术治疗。其中21例结核性气管瘢痕狭窄型患者,随访期内18例已扩张的气管狭窄段管腔均未见明显缩窄,对于气管瘢痕狭窄型患者,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可达86%(18/21)。结论: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是一项有效、安全、简便的治疗结核性气管狭窄的方法。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