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弱、农民苦、农村穷”的“三农”问题一直是影响及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究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而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在中国传统的二元体制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由国家财政资金全额拨款;而农村则需要村集体和农户自行建设,国家仅予适当补助。因此,如何寻求一条有效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道路,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学者较为重视的课题之一。当前主流观点认为:民间组织在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乡镇企业匮乏,非营利性组织稀少的边疆地区,如何有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商榷。本文基于2013年8月对云南省开远市4个村民小组的调查,探讨像开远这样一个乡镇企业匮乏,非营利性组织稀少的边疆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期找到一条有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在借鉴总结以往经验研究及分析实地调研资料的基础上,基于全国、云南省和开远市从1978~2012年统计年鉴数据及开远市4个受访村民小组的调查数据,本文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分析:第一,从宏观层面,分析开远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资情况,主要涉及政府的财政支出;第二,基于调查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探讨农户家庭基本情况、社区活动参与情况等相关特征以及农户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参与意愿;第三,分别对政府、村级小组及农户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进行比较分析;在上述三个方面的基础上,借助多元回归分析,探讨政府、村级组织和农户三个主体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情况;第四,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政策、新形势,探索出一条适合开远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子。通过分析,本文得出的主要结果是:第一,受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但还缺乏对诸如农田基础设施(特别是弱势群体农田基础设施)和背街道路基础设施的完善。第二,受访村小组基础设施建成情况差距明显,主要是受地区发展政策时滞性的影响和村小组、农户的被动接受所致。第三,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却带有明显的有限性与不足。第四,村小组的领导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然而当前受访村小组的领导还依然是影响和制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容忽视的因素。第五,农户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多多少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家庭务农人口多以及收入水平偏高的家庭来说。然而,农户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一直充当接受者的角色。根据以上结果,结合新形势新政策,提出开远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径:走一条政府治理,村小组组织引导,农户自主建设三方互动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路子;同时推动具有区位比较优势的乡镇企业发展,保障政府、村小组与农户的三方互动得以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