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宫颈癌是妇产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几乎所有的宫颈癌中均可发现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HPV16是最常见的感染类型。高危型HPV病毒首先感染宫颈基底层上皮细胞,并且在低度以及高度上皮内瘤样变(LSIL,HSIL)中以游离形式存在,而在宫颈癌中则往往以整合状态存在。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病毒整合事件的差异提示病毒整合可能在宫颈癌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HPV病毒的整合会打断E2阅读框,并且重塑E6/E7启动子,使得E6,E7癌基因持续表达。增高的E6,E7蛋白分别与抑癌基因P53和RB结合(控制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打断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促进宫颈病变的发展。既往的研究认为病毒整合位点在人染色体中往往是随机分布的,然而近年来更多的证据显示病毒整合的位点在染色体分布中有一定的倾向性,形成整合热点区域。脆性位点即为其中的热点区域之一。脆性位点极度不稳定,由于易发生缺失、转导以及扩增,因而有助于外来染色体和肿瘤相关病毒的插入。HPV病毒整合往往容易发生在脆性位点及其附近。本组研究的目的即使用DIPS-PCR的方法检测HPV16阳性宫颈癌标本中病毒整合的部位及其特征,并和临床病理因素结合讨论,分析病毒的整合位点、断裂位点来探索整合位点是否存在偏好性以及病毒整合与宫颈癌病情程度的相关性,以期对HPV16DNA在宫颈癌中的整合有更深一步的了解。研究方法:收集近1年来在本院妇产科因宫颈癌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标本61份,提取癌组织DNA,并进行PCR扩增、DNA测序以确定HPV分型。对于HPV16单一感染的癌组织,行DIPS-PCR,判断有无HPV16整合及分析病毒整合位点和断裂位点特征。研究结果:1.在收集的47例HPV16单一感染的宫颈癌组织样本中,共发现42次不同的整合事件。病毒整合位点在大部分染色体均有分布,其中以3号及20号染色体发生次数最多。66.7%(28/42)的病毒整合出现在人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区,有4个基因区出现多次整合现象。2.73.8%(31/42)的病毒整合事件发生在脆性位点附近,72.1%(31/43)的miRNAs出现在脆性位点附近。3.HPV16在宫颈癌中病毒整合事件的发生与否及出现频率与年龄、FIGO分期、病理组织类型、组织学分化、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状态联系不明显,但多次整合事件更容易发生在淋巴血管间隙受累的癌组织样本中。4.46.2%(12/26)的宫颈癌组织样本出现多次整合事件,59.5%(25/42)的病毒断裂位点位于E1,E2区。59.5%(25/42)的整合发生在人基因组重复序列区。82.1%(23,’28)病毒整合主要出现在基因的内含子区。5.新发现了2个多次整合位点6q23.3,20p12.1及其所属相关基因MAP7, MACROD2,并进行文献复习,共发现有12种基因和4种预测基因至少在两种不同的癌症样本出现,主要集中在2q22.1,3q28,8q24,13q22.1和17q23.1等5个热点区域。研究结论:1.病毒整合和miRNAs均容易出现在脆性位点附近。2.在宫颈癌组织中,HPV16整合事件的发生及出现频率与临床病理因素联系不明显。3.HPV1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多次整合属于常见现象。4. HPV16DNA断裂主要发生在E1,E2区,病毒整合主要发生在人基因组的重复序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