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PT的生物医学电阻抗成像系统设计与研究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heng_o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基于电磁场理论的新型测量技术,生物医学电阻抗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简称EIT)是通过对置于体表的电极施加微小的交变电信号,并测量电极上的电压信号,经重建算法再现被测区域阻抗分布的检测技术,根据生物组织或器官的阻抗特性,从测量数据和重构图像中提取与人体组织或器官相关的生理、病理信息。该技术不但反映了解剖学结构,而且能提供丰富的功能信息,是继形态、结构成像之后,于近30年出现的新一代功能成像技术。该技术具有非侵入、无辐射、结构简单、设备成本低廉及可视化等特点,在临床医学监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在EIT技术的发展状况、技术特点、应用前景和研究难点等基础上,围绕电阻抗成像技术的正问题数学模型和逆问题求解展开深入研究,对多种图像重建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采用等位线反投影算法重建了圆形场域中一个异于背景电导率的物体的图像,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此外,针对生物医学电阻抗成像系统中数据测量的技术要求,本文提出了基于APT (Applied Potential Tomography)工作原理的数据采集方案,设计了以ATmega16为控制核心的16电极生物医学电阻抗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和三运放电路构成频率、幅值、相位可调的电压控制电流源(VCCS),在70MHz以下具有较高的稳定度和输出阻抗,采集的信号经乘法解调、放大、滤波、转换传至成像计算机。本文对系统各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与分析,经测试,该系统转换精度达1mV,数据采集速度100KHz,满足系统设计要求。
其他文献
DNA自组装技术的原理是不受外界力作用的DNA分子瓦片,依照Watson-Crick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自发的聚集在一起生成大分子晶体构成系统的过程。DNA分子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具有典型
近年来,随着数字电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智能电网建设地完善,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转对其设备性能尤其是同步能力又有了更高的要求,以便实现其同步采样、故障录波、行波定位、事故反演等应用。因此,为给电力系统提供精确同步的时间信息,在发电厂、变电站、集控中心等部门配置多功能网络时钟源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并且该设备应当能通过串行报文、IRIG-B码、脉冲和网络等多种方法进行对时,使用户能够按实际需要进行选取。IE
导波雷达物位计是一种基于时域反射(Time-Domain Reflectometer,TDR)原理的高性能仪表,广泛应用于化工等领域物位高度测量。但国内自主研发的产品在精度、分辨率等方面与国外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电子系统、电子对抗和侦察技术的飞速的发展,对作为核心部分的频率产生器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论文来源于本实验室和某军工研究所共同开发的发
伴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工业自动化的重要性。制造业作为辽宁省的重点产业,迫切需要进行工业自动化和无人化的改造。传统制造业中通过人工辨别
汽车的出现改变了整个世界,汽车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随之引发的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已经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都将目光聚焦在新能源汽车上,寻找一种更经济、节能、环保的新能源做汽车的动力源迫在眉睫,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汽车工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电动汽车的逐步发展足以缓解现实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非接触能量传输CPT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能量传输技术方法,它是多门学科知识的交叉。其主要是运用了非辐射性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区域创新体系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式、发展水平起着重要而深远的作用,因而区域创新体系研究已经被各国、各地区广为重视。作为国家
本研究包含两方面内容:移动机器人避障控制和多机器人分布式协调控制的研究。移动机器人避障问题是自主导航的一个基本问题,随着应用环境向未知、动态、非结构化拓展,对机器人在
对于超大型同步电机的传动系统而言,晶闸管负载换流变频(LCI)调速技术是目前的主流技术,它具有结构简单、容量大、可靠性高、成本低等优点,但一直以来被少数国外公司所垄断。
在航空发动机外场试验中,常规的地面试车台往往体积庞大,携带不便,且发动机的剧烈振动常会引起试车台上的设备死机。为了降低地面测试系统的费用投入及复杂性,美国大力发展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