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宋是近代汉语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汉语副词演变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副词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但几乎都是针对中土汉语文献展开的。《参天台五台山记》是一部由日本来华高僧成寻于十一世纪中叶完成的著名的域外汉籍,书中保存了唐宋时期的很多口语材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唐宋语言面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以王丽萍校点本《新校参天台五台山记》为底本,全面揭示其中副词的基本面貌。本文共分为6个部分。第一章引言部分先明确选题的缘由及研究意义,然后对《参记》的作者和版本情况作以交代,并说明本文所依据的版本,接着介绍《参记》语言方面的研究概况以及副词的研究概况,总结前人研究的得失,在此基础上对《参记》副词作进一步的研究,最后说明本文所采取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章依据功能和意义标准,将《参记》中191项副词分为范围副词、频率副词、程度副词、时间副词、语气副词、情态副词、否定副词7大类。第三章先对副词次类进行细致描写,探讨《参记》每个副词的来源,描述其语义特征与语法功能,在此基础上,进而研究《参记》副词的组合功能,主要是副词与被修饰成分的组合关系,这存在多个维度,包括副词对被修饰成分语法属性的选择、副词对被修饰成分音节构成的选择、副词对被修饰成分肯定形式或否定形式的选择以及副词与副词的组合关系,最后分析副词作补语的问题。第四章主要讨论《参记》中的"一向"、"次第"、"髣髴(仿佛)"、"大略"、"一任"、"必定"、"不觉"、"逐一"、"最为"等9项特色副词的来源状况,并对这些特色副词的语义特征和语法功能的历时演变脉络作了详细的梳理。第五章主要考察复音副词的构词形态,依据形式类型学,将《参记》中29项复音副词分为重叠式、附加式、并列式、偏正式、联绵词5大类,并讨论各类复音副词的内部结构与形成过程。第六章是结语部分,通过以上探究,简要概括《参记》副词的整体特点,总结《参记》副词的演变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