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强国之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世界各国制造业都向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发展,以创新为产业核心竞争力,我国制造业传统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背景下,研究我国制造业驱动力阶段现状,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影响因素及路径,对加快我国制造业向创新驱动转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波特的经济驱动阶段理论和创新驱动理论出发,比较我国制造业与制造业强国美、日、德、韩的差距,结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纲要》和《制造业2025》的创新驱动的要求,制定了制造业初步迈入创新驱动的标志,对我国制造业驱动阶段进行了划分,分析产业和地区的差异性,采用面板数据对我国制造业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因素促进我国制造业向创新驱动转型的路径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为我国制造业向创新驱动转型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以经济发展的驱动理论和创新驱动理论为基础,参考美、日、德、韩等制造业强国驱动转换的特征,结合我国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制定了制造业初步迈入创新驱动阶段的标志。利用我国制造业2000-2014年投入、产出情况,对我国制造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以及我国制造业驱动阶段进行评价。选取我国制造业24个2位数产业和30个地区,测算其创新贡献度和对其驱动阶段进行划分,分析我国制造业产业和地区的差异性。采用面板数据回归对我国制造业省级区域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促进我国制造业向创新驱动转型的路径。依据我国制造业整体与制造业强国的差距、制造业地区和产业的差异性、影响因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路径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与建议。主要研究结论:(1)2010-2014年,我国制造业整体处于投资驱动阶段,选取的24个2位数产业中,北京和上海2地区初步迈入创新驱动阶段,20个产业处于投资驱动阶段,4个产业处于要素驱动阶段;选取的30个地区中,4个地区处于要素驱动阶段,24个地区处于投资驱动阶段,制造业产业和地区的差异性较大,应实行差异化的创新驱动战略。(2)影响因素中,有效专利数并不显著,制造业成果转化率较低,沉睡专利较多;开放度对制造业向创新驱动转向表现出负效应,主要是由于我国出口产品结构较低,低端锁定和出口依赖等。(3)制造业向创新驱动转型的路径有17条,创新投入→创新驱动转型是实现制造业向创新驱动转型的最优路径,路径系数最大,制度创新和在创新政策能有效的促进创新投入增加,人力资本是制造业向创新驱动转型关键因素,对各内生变量都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总路径系数较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