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几千年来随着历史的变迁,人民的迁徙,民族间的融合,汉语逐渐发生着分化和整合,形成了分布在不同地域上的多种方言。方言特别是它的词汇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是民俗文化赖以留存、传承的媒介。但是,随着普通话地位的确立,方言逐渐走向边缘化,同时方言也在极力寻求着自己的出口。方言借助于现代大众传媒,形成了新的传播形态,出现了方言与电视的“联姻”,方言电视传播的势头愈演愈烈。从方言影视剧、方言栏目剧,一步步的渗透到方言新闻。各种各样的方言电视形态成为电视台在媒介竞争中的突破口,方言表述成为提高收视率,争夺受众的一大法宝。在方言电视的传播过程中,一些负面问题也随之显现。对于方言电视传播,简单的予以是非划定都是有失偏颇的。那么究竟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使之走向良性健康的发展,本文将做出深入地探讨。本文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方言电视传播的背景分析。方言电视传播是基于我国形成已久的方言环境,是地域文化和地方风俗寻求现代表现方式的尝试。在方言电视传播的背后是强势地域经济和文化的支撑,也是地方电视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努力寻找突破口的一种探索,它既受收视率标准的驱动,又是对受众实现意义、快感的一种迎合。这些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催生了方言电视的繁荣。第二部分:方言电视发展的现状。方言电视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形态:以关注小人物、展现浓郁的地方文化与风俗的方言影视剧,四川方言影视剧就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以平民化倾向为主导,广阔吸纳群众演员参与,强调戏剧性表达方式的方言栏目剧,重庆电视台的《雾都夜话》是典型代表;而最具争议、最受关注的是方言电视新闻节目,节目主持人运用方言进行表述,节目注重个性化的栏目包装,故事化的新闻叙事方式,角色化的节目主持,杭州明珠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是其代表;此外方言节目又逐渐向娱乐、谈话、生活服务等节目形态不断地渗透。第三部分:方言电视传播现象的消极影响及思考。方言电视在传播过程中,跟风模仿、同质化、庸俗化倾向不断显现。为了制造卖点,增加搞笑气氛,一些低俗的画面,粗鄙的方言口语随之出现。方言电视中刻板印象的生成和大量传播,语言障碍的设置,以致于增加了人与人之间交流与沟通的成本。基于方言自身具有的先天缺憾,方言电视的发展空间是非常狭窄的。电视媒体以及相关部门都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创建出一个理性的媒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