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是抗代谢类的抗肿瘤药物,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效果,是目前临床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首选药物,对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有较好的疗效。但5-FU在临床应用中使用量接近于中毒量,尤其对骨髓和消化道有一定的毒性;5-FU半衰期短,仅10~20 min,临床上为了维持长时间的稳态浓度,往往采取持续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5-FU口服吸收不完全,生物利用度低。这些缺点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因此,有必要开发新型5-FU口服缓释制剂,延长药物的半衰期,提高生物利用度。其中将其制成可生物降解的口服纳米粒是有效剂型之一。本论文的目的是探讨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的5-FU纳米粒的制备、形态特征及其体内外释药特性。采用高压均质法结合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5-FU-PLGA纳米粒,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载药量、包封率,考察了5-FU-PLGA纳米粒的制备条件对纳米粒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5-FU-PLGA纳米粒的处方和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制得的5-FU-PLGA纳米粒进行形态考察、体外释放、稳定性、体内释药特性等方面进行考察。优化条件下制得的5-FU-PLGA纳米粒在透射电镜下呈类球形实体粒子,平均粒径为85.4 nm,载药量为(12.4±0.7)%,包封率为(64.1±5.3)%。采用动态透析法研究5-FU-PLGA纳米粒在37℃,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的释药特性。试验结果显示,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Q=0.0585t1/2+0.0874(r=0.9923),释药机理主要为融蚀和扩散。12天后5-FU从PLGA纳米粒中释放约占总量的87.3%,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制得的5-FU-PLGA纳米粒有着良好的缓释特征。以常规5-氟尿嘧啶(5-FU)水溶液为对照品,研究了5-FU-PLGA纳米粒经灌胃途径后在SD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血样经乙酸乙酯萃取后,在Kromasil C18(150 mm×4.6 mm, 5μm)色谱柱上分离,以甲醇-20 mmol KH2PO4水溶液(5:95),加0.5%三乙胺后,用H3PO4调节pH至5.5作为流动相,在265 nm处检测,所得血药浓度数据用3P97药代动力学程序拟合并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显示,5-FU水溶液和5-FU-PLGA纳米粒的体内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5-FU水溶液组在体内半衰期(t1/2)仅为0.36 h,峰浓度时间(Tmax)为0.26 h,峰浓度(Cmax)为19.75μg/mL,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为18.15 (μg/mL)·h,而同剂量的5-FU-PLGA纳